传状的意思、传状的详细解释
传状的解释
传记行状。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经》:“盖方志与传状异事,传状者,记今人,其里居、官位宜从今。” 朱自清 《<背影>序》:“如序跋,书牍,赠序,传状,碑志,杂记,哀祭七类中,都有许多小品文字。”
词语分解
- 传的解释 传 (傳) á 转(僴 )授,递:传递。传输。传戒。传统。言传身教。 推广,散布:宣传。流传。传名。传奇(a.中国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b.中国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c.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寻常
- 状的解释 状 (狀) à 形容,样子:状貌。奇形怪状。 情况,情形:状况。病状。现状。 叙述,描写:状语。状其事。写情状物。 旧时叙述事件的文辞:行状。诉状。供状。 特种格式的凭证:奖状。委任状。 笔画数:;
网络扩展解释
“传状”是中国古代文体的一种,主要用于记述人物生平事迹。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传状是“传记”与“行状”的合称:
- 传记:起源于《史记》《汉书》的纪传体,但姚鼐等学者认为正史中的传记不属传状类,而更偏向韩愈《圬者王承福传》、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等非官方人物记录。
- 行状:又称“行述”“事略”,侧重描述人物德行、状貌,通常用于记述死者事迹,为撰写墓志铭或史传提供素材。
二、文体特点
- 内容对象:主要记录个人生平,尤其是死者事迹,但也包含自传(如陆羽《陆文学自传》)。
- 语言风格:注重真实性,需依据人物实际经历撰写,如章炳麟指出“传状者,记今人,其里居、官位宜从今”。
- 文体地位:与方志、碑志等并列,属于古代散文中的“个人历史”类目(朱自清《<背影>序》提及)。
三、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 与正史传记:传状多为私人撰写,非官方正史,如姚鼐《古文辞类纂》仅收录非正史人物传状。
- 与方志:方志记录地区历史,传状专注个人事迹(章炳麟《国故论衡》)。
四、应用与示例
典型作品包括韩愈《张中丞传后叙》、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等,均通过细节刻画人物性格与事迹。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作品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古文辞类纂》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传状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传状这个词是指通过书信或其他形式传递的法律文件,通常用于传递法院或法官发出的指示、传票或传唤等。
拆分部首和笔画
《传状》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亻”和“从”,其中,“亻”表示人的形状,而“从”表示从事、跟随的意思。总共有8个笔画。
来源
《传状》这个词源于汉语,传统上是通过纸质或书信的方式传递法院的指示,告知被传唤者要前往法庭或提供相关材料。
繁体
《傳狀》是《传状》的繁体字,在繁体字中,“傳”和“狀”的字形略有不同,但仍表示同样的意思。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如果是与人有关的字,会在字的旁边加上一横,表示人的形状,这也是为什么《传状》字中有一个“亻”的部首。
例句
1. 律师收到了法院的传状后,立即通知了他的客户。
2. 我收到了法庭的传状,要求我出庭作证。
组词
相关的组词有:传递、传递者、传唤、传令等。
近义词
近义词有:传单、传闻、传书等。
反义词
反义词没有固定的词汇,因为传状特指法院发出的传递文件,并没有专门表示相反意义的词汇。
希望以上回答能帮到你!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