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错误的谋划。《孔丛子·对魏王》:“然则君不猜於臣,臣不隐於君,故动无过计,举无败事。” 宋 叶适 《外论二》:“夫北虏乃吾仇也,非復可以夷狄畜;而执事者过计,借夷狄之名以抚之。” 明 李东阳 《勤政》诗:“圣世怠荒非过计,国风勤俭有遗音。”
(2).过多的考虑。《荀子·富国》:“ 墨子 之言,昭昭然为天下忧不足。夫不足,非天下之公患也,特 墨子 之私忧过计也。” 宋 刘子翚 《怀旧歌》:“忧煎过计祇自恼,且但努力耕吾田。” 明 冯梦龙 《量江记·李主内宴》:“吾所恃者 长江 天堑,彼纵武骑千羣,无所用之,不必过计,只合及时为乐。” 梁启超 《复刘古愚山长书》:“书中谓今日显祸,固在东南,隐患仍在西北,至哉言乎?嚮尝窃窃过计,谓吾西北腹地诸省,风气阂隔,人才乏絶,恐不足以自立。”
过计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如下:
指过度的思虑或多余的担忧,即对事情考虑得过多、超出必要程度,常含贬义。例如:“此事已有周全安排,不必过计。”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2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源自古代文献,如《庄子·逍遥游》中“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暗喻人应知足,无需“过计”身外之物。
来源:《庄子译注》,中华书局,2007年。
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
来源:《同义词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来源:《反义词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
“过计”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两层核心含义,可从不同角度理解:
错误的谋划
指策略或计划存在失误,导致决策偏离实际需求。例如《孔丛子·对魏王》中提到“动无过计,举无败事”,强调避免错误谋划的重要性。
过多的考虑
表现为过度纠结细节或杞人忧天。如《荀子·富国》批评墨子“私忧过计”,即对资源不足的担忧超出了实际需要。
“过计”提醒人们需平衡谋划与行动:既要避免决策失误,也要防止陷入无意义的过度思考。在生活或工作中,可通过抓大放小、聚焦核心问题来规避“过计”带来的负面影响。
媕阿案齐眉把都搬兴废饱经风雨罢筯宾待腷塞播降肠秘宸瞩持平之论刺临凑搭当天登庸吊腰撒跨饿文发酒疯濆旋阁馆宫妓光易瘕气哜哜嘈嘈井椁惊涛拘束距黍考述纩絮昆苗懒办法亮丑临事制变流润罗苴子磨砺闹鱼花女壻欧风乾隐琼鸾认帐戎克船乳制品疝气时议树类天巧头脑汤投赠忘帝力王阮忘味微分嵬嵬遐纪嫺都祥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