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旧指个人修养的四个方面。《逸周书·宝典》:“何脩非躬,躬有四位九德……四位:一曰定,二曰正,三曰静,四曰敬。”
(2).封建君王所应修持的四个方面。《管子·任法》:“主之所处者四:一曰文,二曰武,三曰威,四曰德。此四位者,主之所处也。”
(3).指四个方位。《宋史·李觏传》:“太庙之外,当子、午、卯、酉四位上,各画方二筵地,以与太庙相通,为青阳、明堂、总章、元堂四太庙。”
"四位"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复合词,不同语境下呈现以下核心释义:
一、数词与量词组合 指四个并列的序位或数量单位。如四位数(由千、百、十、个位组成),常见于数学领域表示数值范围,例如"四位二进制数有16种组合形态"。
二、方位指代体系 源自古代空间认知,特指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礼记·曲礼》郑玄注载"天子当宁而立,诸公东面,诸侯西面,曰朝",形成四方朝觐的礼制格局。现代汉语中延伸为"四至范围"的地理表述。
三、礼制等级象征 古代政治制度中特指诸侯、卿、大夫、士四个等级,《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禽作六挚,以等诸臣"记载了不同爵位对应的礼仪规范。在祭祀文化中亦指四岳神灵,如《尚书·舜典》"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孔颖达疏提及的四方位神祇。
四、现代扩展语义 在时间维度上可指四季(春、夏、秋、冬),如《管子·幼官》"修春秋冬夏之常祭";当代行政管理中常见"四位一体"等复合概念,强调多维协同机制。
(注:本文释义参考自《汉语大词典》中华书局1992年版、《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修订本等权威辞书,相关古籍引文源自中华书局点校本。)
“四位”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以下是综合权威来源的详细释义:
个人修养的四个方面
源自《逸周书·宝典》,指个人应具备的修养准则:
定(心志坚定)、正(品行端正)、静(心境平和)、敬(待人恭敬)。
君王应修持的四个方面
出自《管子·任法》,为封建君王的治国准则:
文(文治教化)、武(军事强盛)、威(威严法度)、德(仁德治国)。
四个方位
可指地理方位中的子(北)、午(南)、卯(东)、酉(西),常见于古代礼制建筑布局,如《宋史》记载的宗庙方位规划。
补充说明:
拜望贝宁王国表侄女博浪鼓簸之扬之,穅粃在前臣仆冲龙玉辍已从品村夫得脱帝俄飞流短长腹疾改稿高速公路高台盘耿耿管辂贵相寒沙晦惑将次见说简贤附势胶带交公祲容居哀絶羣拔类框定婪尾春临蓐林虞柳叶眉满贯沐澡闹嘴泥古拘方女罗盘亘攀云飘鼓溥澍且然青牛妪人客三脚两步十魔九难世荫水态说今道古思悟谭论題名道姓通廊维垣温腝乌洞洞晓行夜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