袒肉的意思、袒肉的详细解释
袒肉的解释
谓脱去上衣,裸露肢体。古人谢罪或祭祀时的一种表示。《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一》:“若此而得祔,是生臣而安死母也;若此而不得,则臣请輓尸车而寄之于国门外宇溜之下,身不敢饮食,拥辕执輅,木乾鸟栖,袒肉暴骸,以望君愍之。”
词语分解
- 袒的解释 袒 ǎ 脱去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袒露。 不公正地维护一方:袒护。偏袒。左袒。 笔画数:; 部首:衤; 笔顺编号:
- 肉的解释 肉 ò 人或动物体内红色、柔软的组织:肉体。肉类。肉食。肌肉。肉票(被盗匪掳去的人,盗匪借以向他的家属勒索钱财)。肉身(佛教指肉体)。 果实中*********的部分:桂圆肉。冬瓜肉厚。 果实不脆,不酥:肉瓤西瓜
专业解析
"袒肉"是一个较为古雅且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以从字面拆解并结合古汉语用法来理解:
-
字义拆解:
- 袒 (tǎn): 本义指脱去或敞开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特别是上身。引申为裸露、无遮盖之意。《说文解字》释为:“袒,衣缝解也。”意指解开衣缝(露出身体)。
- 肉 (ròu): 指人或动物躯体上附着在骨骼上的柔软组织,即肌肉、肉体。
-
组合含义:
- 将“袒”与“肉”组合,“袒肉”最直接的意思就是裸露身体(的肌肉),指脱去衣服,使肉体暴露在外。
- 这种裸露通常带有特定的目的或背景,而非日常状态。
-
具体语境与用法:
- 请罪或谢罪的象征: 这是“袒肉”或其变体(如“肉袒”)在古代文献中最常见的用法。古人请罪时,常脱去上衣,露出上身(有时还背负荆条),以示诚心认错、甘愿受罚。这源于先秦时期的礼仪。例如: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廉颇听说了(蔺相如的话),就脱去上衣,露出肩膀,背着荆条,通过宾客引导到蔺相如的家门谢罪。)(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
- 祭祀或礼仪行为: 在某些古代祭祀或特殊礼仪场合,裸露身体(或部分身体)可能是一种仪式的组成部分。
- 表示赤诚或无防备: 引申为毫无保留、坦诚相见的状态,比喻以最真实、无防备的姿态示人。例如:
古人以“袒肉输肝”比喻竭尽忠诚,开诚相见。 (此用法多见于成语或固定表达中)
-
现代理解:
- 在现代汉语中,“袒肉”一词已非常罕见,几乎不再使用于日常语言或现代文学作品中。
- 其含义主要保留在理解古代文献(如史书、经典)时,特别是描述请罪场景(如“肉袒”)。
- 其核心概念“裸露身体以示诚意或屈服”在文化记忆中仍有留存。
“袒肉”意指脱去衣服,裸露身体(的肌肉)。它主要是一个古语词,常用于描述古代请罪、谢罪时的行为(如“肉袒负荆”),象征诚心认错、甘愿受罚。也可引申为毫无保留、赤诚相见的状态。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
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电子版):对“袒”和“肉”字义的权威解释。 (来源: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 《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版):对“袒”字本义的经典解释。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华书局点校本):提供“肉袒”用于请罪的经典文献例证。 (来源:司马迁《史记》)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对“袒”、“肉袒”等词在古代用法中的释义和例证。 (来源: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
网络扩展解释
“袒肉”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文化背景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袒肉”指脱去上衣,裸露肢体的行为。其中:
- 袒:指解开或脱去衣物(《说文解字》称其本义为“衣缝解”)。
- 肉:此处代指身体,强调裸露躯干部分。
二、文化背景与用途
-
谢罪礼仪
古人通过袒露身体表达悔过或请罪的诚意,如《晏子春秋》记载的极端场景:“袒肉暴骸,以望君愍之”,即通过自我暴露祈求宽恕。
-
祭祀仪式
在祭祀活动中,袒肉可能用于表达对神灵的敬畏或虔诚,如《仪礼》提到“右肉袒于庙门之东”的礼仪流程。
-
军事投降
类似词汇“肉袒”在《史记》中用于描述投降行为(如廉颇蔺相如故事),表明裸露身体是古代臣服或归顺的象征。
三、相关概念辨析
- 肉袒 vs 袒肉:两者词序不同但含义相近,均指脱衣露体,可能因文献版本或习惯用法的差异导致写法不同。
- 象征意义:袒肉不仅是物理行为,更带有自我贬低、以示诚意的隐喻,符合古代“礼”文化中对谦卑态度的要求。
四、现代延伸
如今该词已罕用于日常,但在历史文献或成语(如“负荆请罪”中的袒露)中可见其文化遗存。需注意其使用场景的严肃性,避免与现代礼仪混淆。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用例,可参考《晏子春秋》《仪礼》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边约捕房侧辞艳曲乘险抵巇晨鸡传付磁罂错缬堕髻法岁風透分荆盖棺定论鼓忭鬼狐由淈尽过日谷神还省后陈花朝槥椟会偶火焱架迭翦商歼一警百驾艇积烈季世九闳款会苦竹哀丝临车灵门论求马辇满面春风满天星斗密地恁们盘委牵绊清柔乳酸上卿闪赚杀殉圣讳生书舒新城琐脞藤条天棘头匹婉娩文身断发渥赭相仇萧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