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乡原的意思、乡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乡原的解释

[hypocrite] 即“乡愿”。指乡里中言行不一、伪善欺世的人。引申为见识浅陋、胆小无能之人,今多作“伪君子”之代称。“原”(愿),谨慎,善良

乡原,德之贼也。——《论语·阳货》

若今之学宋儒者,直乡愿而已, 孔孟所深恶而痛绝者也!——《老残游记》

详细解释

指乡里中貌似谨厚,而实与流俗合污的伪善者。原,同“ 愿 ”。谨厚貌。《论语·阳货》:“子曰:‘乡原,德之贼者也。’”一本作“ 愿 ”。 朱熹 集注:“乡者,鄙俗之意。原,与‘愿’同……盖其同流合污,以媚于世,故在乡人之中独以愿称。” 唐 皮日休 《鹿门隐书》:“毁人者失其直,誉人者失其实,近於乡原之人哉?”参见“ 乡愿 ”。

犹乡土。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渐觉乡原异,深知土俗殊。” 唐 元稹 《赛神》诗:“邑吏齐进説,幸勿祸乡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乡原"是汉语中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词汇,其释义可从以下四个维度展开:

一、核心释义 该词特指表面忠厚实则违背道德准则之人,常见于儒家经典著作。《论语·阳货》最早记载:"乡原,德之贼也",朱熹注解说:"乡者,鄙俗之意...原与愿同",揭示其伪善本质。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将其训释为"外博谨愿之名,实与流俗合污"的特殊人格类型。

二、词源演变 "原"为"愿"通假字,本义指谨慎善良,《说文解字》释"愿"为"谨也"。词义在春秋时期发生转折,《孟子·尽心下》补充说明:"言不顾行,行不顾言...阉然媚于世者,是乡原也",强化其表里不一的特征。

三、引证解析 王充《论衡·累害》以"乡原之人,行全无阙"形容其外在完美形象,与内在道德缺失形成对比。这种人格特质被《古代汉语词典》归纳为"外貌忠诚谨慎,实则同流合污的伪善者"。

四、语义关联 近义词"伪君子"侧重行为伪装,"两面派"强调立场摇摆;反义词"耿介之士"突出正直品格,"狷介之人"体现守节操守。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列为特殊文化概念词,标注为"古代指表面上老实,实际上虚伪的人"。

网络扩展解释

“乡原”是汉语中的一个历史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代“伪善者”,尤其在古代文献中常被批判为道德败坏的代表。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乡原”(xiāng yuàn)即“乡愿”,指乡里中言行不一、伪善欺世的人,常引申为见识浅薄、趋炎附势的“伪君子”。该词最早见于《论语·阳货》:“乡原,德之贼也。”孔子将其视为破坏道德的人。

2.词源与演变

3.典型特征

4.现代用法

如今“乡原”多作“乡愿”,成为“伪君子”的代称,用于批判表里不一、投机取巧的行为。例如:“他看似正直,实则是乡愿之流。”

“乡原”一词承载了古代儒家对道德虚伪的批判,其含义从具体的地方伪善者扩展为广义的“伪君子”。使用时应结合语境,避免与“乡土”“根源”等词混淆。

别人正在浏览...

庵庵阿平绝倒罢垒鼈裙黪衣陈平船工待衅打落大上东搜西罗二者必居其一发口发省飞虎府治敢勇归本滚溜宏大皇仁宦橐环眼猾竖护腊草狡竞交絶街鼓警门今岁金盏花久历风尘开绪亮底刘四骂人鸾鹤舆轮灯麻槌蒙没墨封难训且苴倾肠倒腹求匄全程热地蚰蜒撒泼打滚山郡牲腥神龙见首不见尾适例税户头肆姐穗子煻灰统绪望尘追迹微阵吴侬软语新丰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