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赤伏的意思、赤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赤伏的解释

“赤伏符”的简称。 唐 张说 《上党旧宫述圣颂》:“赤伏归於 汉光 。” 宋 范成大 《丙午东宫寿诗》:“黄离增焕炳,赤伏衍明昌。” 清 王士禛 《定军山诸葛公墓下作》诗:“火井方三炎,赤伏更典午。”参见“ 赤伏符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赤伏,汉语词汇,源自谶纬文化中的“赤伏符”,特指象征帝王受命于天的符瑞。据《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东汉光武帝刘秀起兵时,曾获谶语“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因汉属火德,故称“赤伏符”,后成为政权合法性的象征。

从词源构成看,“赤”指五行中的火德,对应汉代国运;“伏”含“潜伏、顺应天命”之意,组合后专指预示政权更迭的天命凭证。《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释为“汉代流行的一种谶语,谓帝王受命的祥瑞”。唐代李贤注《后汉书》时进一步阐释:“赤者,火色;伏者,藏也。言汉火德潜伏,当复兴起。”

在文化内涵层面,赤伏符现象反映了古代天人感应思想,常用于史书描述王朝兴替,如《宋书·符瑞志》记载晋宋禅代时亦有类似符谶。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研究或文学创作中的典故引用。

网络扩展解释

“赤伏”是一个源自古代谶纬文化的专有名词,其含义和用法可归纳如下:

1.基本定义

“赤伏”是“赤伏符”的简称,指新莽末年谶纬家(预言家)所造的符箓,宣称刘秀顺应天命,应继承汉朝正统为帝。后世也泛指帝王受命的祥瑞征兆(如《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刘秀起兵时曾以此符为象征)。

2.历史背景与来源

“赤伏符”最初为东汉光武帝刘秀的政治宣传工具,利用谶纬预言强化其统治合法性。例如:

唐代张说在《上党旧宫述圣颂》中写道:“赤伏归于汉光”,即以“赤伏”代指汉光武帝的天命归属。

3.文学用例

4.字义分解

5.现代使用

现多用于历史文献或文学创作中,指代与帝王、天命相关的预言或祥瑞。需注意其语境多与古代政治、神话相关联,日常使用较少。

如需进一步了解“赤伏符”的具体内容或相关历史事件,可参考《后汉书》或汉代谶纬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悲辛别府不料达显大张旗鼓吊篮滴羞跌屑督笞敦睦邦交遁入空门恶赖发屋求狸風龍陣凤头鞋副后该辩该练刮剌剌瑰大蛊事鹤头怀鉛花梁华夏壶飡会喜呼嗟胡侃鉴影度形疾甚拘闷康哉之歌恪顺孔孟老堂台龙额緑头签蒙受迷梦冥镪品红破天荒牵丝戏起荡秋程热战乳彘三拳二脚搔屑折短寿翁鼠虎笋蒂太学体叹嘉瓦铛伟博协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