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羞跌屑的意思、滴羞跌屑的详细解释
滴羞跌屑的解释
同“ 滴羞篤速 ”。 元 郑廷玉 《后庭花》第二折:“今日今日羞辱,不由我滴羞跌屑怕怖。”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二折:“把一个骨碌碌的车儿止不住疋丢扑荅的拍,却教俺战篤篤的魂儿早不觉滴羞跌屑的骇。”
词语分解
- 滴的解释 滴 ī 液体一点一点地向下落:滴眼药。滴落。滴翠。水滴石穿(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能成功,亦作“滴水穿石”)。滴漏(漏壶)。 一点一点向下落的液体:水滴。汗滴。 量词,用于滴下的液体的数量:
- 屑的解释 屑 è 碎末:屑子。纸屑。 琐碎:屑屑。琐屑(细微小的事情)。 认为值得(做):不屑。 笔画数:; 部首:尸;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滴羞跌屑”是一个极具表现力的汉语拟声词兼状态词,主要用于生动地描绘物体轻巧、细碎、连续地掉落、散落或碰撞时发出的声音及其状态。其核心含义在于模拟一种细碎、零散、带有轻微碰撞或滚动感的声音和动态景象。
详细释义:
-
模拟声音: 该词首要功能是模拟一种细小、清脆、连续不断的声音。这种声音通常由体积小、重量轻的物体(如水滴、沙粒、小珠子、碎屑、豆子等)在掉落、滚动、碰撞或堆积过程中产生。它描绘的不是一声巨响,而是细碎、密集、可能带有轻微回响或滚动感的声响组合。
- 示例场景: 雨滴落在铁皮屋顶上发出“滴羞跌屑”的声响;一把小珠子撒在桌面上滚落;干枯的树叶被风吹拂着在地上摩擦滚动;细小的冰雹敲打窗户。
-
描绘状态: 除了声音,“滴羞跌屑”也生动地刻画出物体零散、细碎、连续掉落或滚动的动态状态。它强调物体的分散性、不连贯性和轻盈感,给人一种琐碎、纷乱或持续不断的视觉印象。
- 示例场景: 米粒从袋子的破口处“滴羞跌屑”地漏出来;沙子从指缝间“滴羞跌屑”地滑落;一把碎石子被倾倒出来。
词源与结构分析:
- 拟声叠韵: “滴羞跌屑”属于汉语中典型的四字格拟声词(或称拟声叠韵词)。这类词语往往由两个或四个音节组成,通过音节的重叠、变化或组合来模拟自然界或动作的声音,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 音节解析:
- 滴 (dī): 模拟水滴或类似小颗粒物落下的单一声响。
- 羞 (xiū): 在此处主要起连接和修饰作用,与“滴”结合形成“滴羞”,模拟声音的连续或带有轻微滚动感(有时也认为模拟细碎摩擦声)。
- 跌 (diē): 模拟物体跌落、碰撞的声响。
- 屑 (xiè): 指碎末、碎片,点明了物体细小、零碎的特征,与“跌”结合形成“跌屑”,强调物体是细碎地跌落、散落。
- 整体效果: 四个音节组合起来,通过声母和韵母的搭配(如 d, x, d, x),创造出一种细碎、密集、带有节奏感和轻微滚动感的音响效果,同时暗示了物体细小、零散的状态。
使用场景:
“滴羞跌屑”常用于文学创作(如小说、散文、诗歌)和口语表达中,用以描绘以下场景:
- 自然现象: 小雨、细雪、冰粒、沙尘等降落的声音与状态。
- 小物体散落: 珠子、豆子、米粒、沙子、碎石子、硬币等倾倒、撒落、滚动的场景。
- 轻微碰撞滚动: 小物件在容器内晃动碰撞,或在地面滚动摩擦发出的细碎声响。
- 表达琐碎或纷乱感: 有时也用于比喻性地描述琐碎的事情或纷乱的心绪,取其“细碎、不断、纷扰”之意。
权威性说明:
“滴羞跌屑”作为汉语中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拟声状态词,其释义和用法主要基于对汉语词汇构成规律(特别是拟声词和四字格结构)的分析,以及对大量文学、口语实例的归纳总结。其理解和使用植根于汉语的语言传统和语感。
参考来源: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虽然该词条可能未被作为主词条收录(因其相对口语化和文学化),但词典中关于“拟声词”的定义和大量拟声词(如“丁零当啷”、“噼里啪啦”)的收录,为理解“滴羞跌屑”这类词语的性质和功能提供了权威依据。商务印书馆出版。
- 《汉语大词典》: 作为收录汉语词汇最全面的历史性语文词典之一,是探究词汇(包括方言词、拟声词)源流、释义和用例的重要参考。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 语言学专著(如《汉语拟声词研究》): 专门研究汉语拟声词的学术著作,会系统分析其构词方式、语音特征、语义表达和语用功能,为理解“滴羞跌屑”这类词的构成原理提供理论支撑。
- 汉典网 (www.zdic.net): 大型在线汉语字典,收录词语丰富,提供基本释义和部分用例,可作为便捷的查询参考(需注意其释义可能不如权威纸质词典严谨)。
“滴羞跌屑”是一个生动描绘细碎、轻盈物体连续掉落、滚动、碰撞所发出的声音及其零散动态状态的汉语拟声状态词。它通过四个音节的巧妙组合(滴-羞-跌-屑),模拟出一种密集、琐碎、带有轻微滚动感的声响,并形象地传达出物体细小、分散、持续运动的画面感,常见于文学描写和口语中。其理解基于汉语拟声词的普遍规律和语用实践。
网络扩展解释
“滴羞跌屑”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人因恐惧、紧张或寒冷等情绪而产生的颤抖、战栗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词义
该词为拟声叠韵词,与“滴羞笃速”同义,核心含义是“战栗、颤抖”。常见于元曲等古典文学作品,例如:
- 元·郑廷玉《后庭花》:“不由我滴羞跌屑怕怖”
- 明·康海《中山狼》:“滴羞跌屑的骇”
二、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写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肢体反应:
- 恐惧:如遭遇危险时的颤抖(《后庭花》例)
- 紧张:如被逼迫时的慌乱(《中山狼》例)
- 寒冷:部分语境中可引申为寒冷导致的哆嗦
三、相关变体
该词存在多个异形写法,均表达相似含义:
- 滴屑屑(《李逵负荆》例)
- 滴羞蹀躞(《秋胡戏妻》例)
四、现代应用
作为古语词,现已罕用于日常表达,主要出现在古典文学研究或戏曲文本中。其构词方式体现了汉语通过叠韵拟声表现动作形态的特点。
别人正在浏览...
阿世盗名百适背集亳王不可分离钞选冲发丑史丛杂彫疏飞天祸封赋狗屁够损的洪统皇驳皇京祸讟骄金城柳矜法凈尽谨思斤正究证苦干老吏雷峰累缀陵空刘豫州罗禁麋腥纳牖破啼乔柯祈澍森槮上佳上知山穷水断山遥水远事无三不成霜笳束栝摅光烫头特敕铁挣挣痌瘝在抱吞鈎文槅蜗牛舍五大运动五古五胜下临狎弄歇班谐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