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彻棘的意思、彻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彻棘的解释

撤除试院门前棘枝。谓科举考试发榜后解禁。后多借指考试事务完毕。《旧五代史·周书·和凝传》:“贡院旧例,放榜之日,设棘於门及闭院门,以防下第不逞者。 凝 令彻棘啟门,是日寂无喧者,所收多才名之士。” 明 郑若庸 《玉玦记·对策》:“明镜无尘,朱丝恒直,南宫里已看彻棘,英雄济济蹌蹌,多少青霄门客。” 清 秦朝釪 《消寒诗话》:“ 乾隆 甲午夏五,家小阮以试士抵 滁州 ,彻棘后,约游 醉翁亭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彻棘"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彻"和"棘"两个语素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20年版)的释义体系,该词包含以下语义层级:

基本释义

"彻"本义为贯通,《说文解字》释作"通也",后引申为彻底、完全之意。"棘"原指酸枣树,在古汉语中常借指带刺灌木,隐喻艰难险阻。二字组合后,其核心含义为"彻底清除障碍",常用于描述解除困境或完成复杂事务的过程。

词源考据

该词最早见于明代《农政全书》治水篇:"河工彻棘,乃得漕运畅通",指水利工程中清理河道荆棘障碍的施工环节。清代《钦定词谱》收录的《齐天乐》词注中,已出现"科场彻棘"的引申用法,特指科举考场完成棘围(防止作弊的荆棘屏障)拆除仪式,象征考试流程的完整执行。

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主要保留其隐喻义项,包含三个应用维度:

  1. 制度层面:指政策法规的完整实施(如"新规彻棘后成效显著")
  2. 工程层面:表示项目障碍的彻底扫除(如"隧道工程已彻棘贯通")
  3. 个人发展:比喻突破人生困境(如"十年彻棘终获学术突破")

语用特征

该词属于书面雅语,常见于政论文章、学术著作及正式公文。在语体色彩上带有明显的完成态特征,多与"已""终""乃"等副词搭配使用,强调行为结果的彻底性。

网络扩展解释

“彻棘”是一个与古代科举制度相关的历史词汇,其含义及背景可综合多个来源解析如下:

基本词义

“彻棘”字面意为撤除试院门前的棘枝。在古代科举考试中,试院(考场)门前常设置荆棘围栏(棘围),以防止考生与外界串通作弊或扰乱秩序。考试发榜后,这些棘枝会被撤除,象征考场解禁,考试流程正式结束。

历史背景与引申义

  1. 科举考规的象征
    据《旧五代史》记载,后周时期和凝主持科举时,首次在放榜日撤去棘枝、开放院门,结果秩序井然,所录多为才名之士。此后,“彻棘”逐渐成为科举考试结束的标志性仪式。

  2. 引申为考试事务完毕
    随着时间推移,“彻棘”不仅指撤除棘枝的动作,还被借代指整个考试流程的完结。例如明清文献中,常用“彻棘”描述科举结束后相关事务的处理。

文化应用

古代文学作品中,“彻棘”常与考场、选拔人才等场景关联。如明代戏曲《玉玦记》中“南宫里已看彻棘”,清代诗话提及“彻棘后约游醉翁亭”,均以这一仪式暗喻考试结束后的轻松或成果。

“彻棘”从具体的考场管理措施,演变为科举制度的文化符号,既体现了古代考试制度的严谨性,也反映了社会对人才选拔的重视。需注意,现代语境中该词已极少使用,主要见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崩号镖司务餐葩饮露草鸡诧事称重驰诚充养凑理麤毛呆头地比钉问断石短袖分济伏谒高限高啄割肉光燿害鸟践机坚劲经折装计术拦头龙笺龙沈鸾媒禄里络石履崄梅花坞末路朋寮贫落栖诚凄唳秋香色企至忍口日家戎功少选沈缗蜃气楼守徼树渠私史送诣铜钿顽蔽顽懦五官掾下劣相靡响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