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把的手鼓,鼓身两旁有短绳系槌,来回转动时,鼓槌击鼓作声。 陈伯吹 《小珍看蛟去》:“卖货郎一边揩着头上的汗,一边还摇着卜浪鼓。” 杜鹏程 《记一位年轻的朋友》:“ 王军 头摆得象摇卜浪鼓似的,很不满意自己。”
“卜浪鼓”通常与“拨浪鼓”同义,是一种传统的手摇打击乐器或儿童玩具。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卜浪鼓由鼓身、鼓柄及两侧弹丸(鼓耳)组成。鼓身材质多样,包括木质、竹制或硬纸,鼓面常用羊皮、牛皮或纸制成。转动鼓柄时,两侧短绳系着的鼓槌(如木珠、玻璃球)甩动击打鼓面发声。
“卜浪鼓”与“拨浪鼓”实为同一器物,前者可能是方言或书写差异的变体。权威典籍如《汉典》等均以“拨浪鼓”为正名。
若需进一步了解其工艺或地域文化差异,可参考、10等来源中的具体案例分析。
《卜浪鼓》(bǔ làng gǔ)是一个词语,指的是古代一种用龟背甲做成的打击乐器。它通常由一块弯曲的龟甲制成,中间有个小孔,可以通过敲击或振动来发出声音。这种乐器在古代祭祀、宴会和庆典等场合中常常被使用。
《卜浪鼓》的拆分部首是卜(bǔ)和浪(làng),其中“卜”是卜字边旁,表示卜筮的意思;“浪”则是水字旁,表示与水相关的意思。整个词语《卜浪鼓》总共有12个笔画。
《卜浪鼓》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在《礼记·曲礼上》中,有关于卜浪鼓的记载。在繁体中,《卜浪鼓》可以写作《卜浪鼓》。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有所不同。根据《康熙字典》,《卜浪鼓》的古代字形为「卜浪鼓」。不同于现代字形的简化,古代字形更加繁复。
1. 在古代宴会上,卜浪鼓常常被用来伴奏舞蹈。
2. 古代的祭祀仪式中,卜浪鼓被奏响以示庄重和热烈。
3. 他专注地演奏着手中的卜浪鼓,为整个场合增添了独特的氛围。
组词:卜筮、卜辞、卜卦、鼓乐、鼓舞、鼓声
近义词:龟背鼓
反义词:编钟、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