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道教谓天帝的诏书。《初学记》卷二十三引 北周 宇文逌 《道教实花序》:“可道非道,因金籙以詮言。” 唐 王维 《奉和圣制庆玄元皇帝玉像之作应制》:“玉京移大像,金籙会羣仙。” 唐 陆龟蒙 《王先辈艸堂》诗:“金籙渐加新品秩, 玉皇 偏赐羽衣裳。”
(2).道场的名称。《隋书·经籍志四》:“其(指道教)洁斋之法,有黄籙、玉籙、金籙、涂炭等斋。” 唐 皇甫冉 《宿洞灵观》诗:“明日开金籙,焚香更沐兰。”《旧唐书·武宗纪》:“召道士 赵归真 等八十一人入禁中,于三殿修金籙道场,帝幸三殿,于九天坛亲受法籙。”
(3).神话中形容神仙所用的簿册。 宋 乐史 《广卓异记·御制诗送贺宾客为道士还乡并宰相已下应制诗》:“﹝ 李适之 《应制》诗﹞仙记题金籙,朝章披羽衣。”
金箓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意涵的专有名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一、字源本义 "金"象征贵重与永恒,"箓"原指竹简记录的文书,组合后特指道教用于记载天神名录、科仪规范的典籍。《汉语大词典》指出其本义为"道教秘文,以金字书于玉版"。
二、宗教仪式意涵 在道教实践中,金箓专指最高级别的斋醮仪式。据《云笈七签》记载,金箓斋法主要用于"调和阴阳,消灾祈福",是帝王祭祀天地、禳解国难的重要仪轨。这类仪式需用金粉书写符箓,配以特定科仪动作,具有强烈的视觉象征意义。
三、文献学延伸义 在古籍文献中,金箓常代指皇室重要文书。如《旧唐书·礼仪志》记载:"每岁季冬,颁来岁历日于朝堂,谓之金箓历",此处引申为皇家颁布的权威历法文本。这种用法体现了道教术语向世俗权力的语义迁移现象。
该词的语义演变反映了道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政治体系的深度融合。现代辞书编纂多参考唐代杜光庭《太上黄箓斋仪》、宋代《灵宝领教济度金书》等道教经典进行释义考订。
根据现有资料,“金箓”一词主要有以下含义:
一、道教术语
二、神话意象
3.神仙簿册
传说中记录仙籍或神职的册籍,象征超凡世界的秩序。
三、字义分解
注意事项
当前释义主要基于网络词典的单一低权威性来源,若需学术引用或深入研究,建议结合《道藏》典籍或权威宗教文献进一步考证。
安道尔宝産报账擦头皮层壑长命缕宸断重文轻武畴怀除次刺钉麤衰倒惑悼心失图搭嘴敦行梵世凡使夫夫贯串馉饳航空港后台夥贼就枕寄遗块根枯悴髡顿凌薄龙薣木栖沐日乃情凝滑女华袍带丑偏愎偏駮乞藏磬师起签却非染化日理万机撒阽十反事术摅写死里求生夙秉螳怒弹冠体看通决往篇晚入湘管蟹目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