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乐的意思、敦乐的详细解释
敦乐的解释
谓崇尚音乐。《礼记·乐记》:“及夫敦乐而无忧,礼备而不偏者,其唯大圣乎!”
犹敦悦。《后汉书·王龚传》:“ 王公 束脩厉节,敦乐蓺文。”参见“ 敦悦 ”。
词语分解
- 敦的解释 敦 ū 厚道,笃厚:敦朴。敦厚。敦实。 诚心诚意:敦聘。敦请。 督促:“使虞敦匠”。敦劝。敦促。 姓。 敦 ì 古代盛黍稷的器具。 笔画数:; 部首:攵; 笔顺编号:
- 乐的解释 乐 (樂) è 欢喜,快活:快乐。乐境。乐融融。乐不可支。其乐无穷。乐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乐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乐。逗乐。 对某事甘心情愿:乐此不
专业解析
“敦乐”是一个古雅且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敦”与“乐”二字的本义及古代典籍中的用法来理解。以下是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意思的阐释:
-
核心含义:敦厚和乐
- 敦 (dūn):本义指厚重、笃实。引申为敦厚、淳朴、诚心诚意、勤勉督促。《说文解字》释“敦”为“怒也,诋也。一曰谁何也。”段玉裁注引申其义为厚道、笃实。在“敦乐”中,“敦”取其“敦厚、诚朴”之意,强调内在品性的厚重与真诚。
- 乐 (lè):指快乐、喜悦、和谐安乐。在“敦乐”中,“乐”取其“和乐、安乐”之意,描述一种外在的愉悦、和谐的状态。
- 结合:“敦乐”意指内心敦厚诚朴,外在和乐愉悦。它描述的是一种内外兼修、品德与情感和谐统一的美好状态,既强调内在道德的淳厚,也注重外在生活的和谐与快乐。
-
引申含义:以敦厚之道致和乐之境
- 此词常蕴含一种通过践行敦厚之德来达到社会或个人和谐安乐境界的意味。它体现了儒家文化中“修身”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联系,个人的敦厚品德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基础。如《尚书·皋陶谟》中“惇叙九族”虽非直接使用“敦乐”,但体现了以敦厚之道使亲族和睦有序的思想,与“敦乐”的精神相通。后世儒家强调通过礼乐教化(其中“乐”包含音乐与和谐之义)培养人的敦厚性情,以达到社会的和乐。
-
文化背景与价值
- “敦乐”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对理想人格和社会状态的追求。它融合了“敦”所代表的道德修养(仁、义、礼、智、信等德性的深厚)和“乐”所代表的情感满足与社会和谐。
- 在儒家看来,真正的快乐(乐)并非简单的感官享乐,而是源于道德的完善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如“孔颜之乐”)。“敦乐”正是对这种道德化、社会化的和乐境界的概括。
“敦乐”意指内心敦厚诚朴,外在和乐愉悦。它描述的是一种品德淳厚(敦)与生活和谐快乐(乐)相统一的美好状态,蕴含着通过修养敦厚品德以达到个人与社会和谐安乐(乐)的深刻文化理念。这个词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对理想人格与社会境界的追求。
参考来源:
- 《说文解字》 (许慎著) - 对“敦”字本义的权威解释。
- 《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 提供“敦”、“乐”的常用义项及古语用法参考。
- 《辞源》 (商务印书馆) - 收录古语词,提供词源及经典用例参考。
- 《尚书·皋陶谟》 - 体现“敦”(惇)在治国安邦、和睦亲族中的运用。
- 儒家经典(如《论语》、《孟子》、《礼记》) - 提供理解“敦”德与“乐”境关系的哲学与文化背景。
网络扩展解释
“敦乐”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传统文献和现代解释两个角度理解:
一、传统文献中的释义
-
崇尚音乐
出自《礼记·乐记》:“及夫敦乐而无忧,礼备而不偏者,其唯大圣乎!”此处“敦”意为崇尚、重视,“乐”指音乐,强调通过音乐教化达到社会和谐。
-
同“敦悦”,即勤勉好学
见于《后汉书·王龚传》:“王公束脩厉节,敦乐蓺文。”这里的“敦乐”指勤勉于学问或技艺,与“敦悦”相通。
二、现代引申义
部分现代资料(如、4)将“敦乐”拆解为“敦”(诚恳)与“乐”(快乐),解释为“真诚追求快乐”或“积极的生活态度”。但此释义缺乏传统文献依据,更多是结合当代价值观的引申解读。
附:“敦”与“乐”单字释义
- 敦(dūn):
①厚道、诚恳(如“敦厚”);②督促(如“敦促”);③古代盛黍稷的器具(读duì时)。
- 乐:
①音乐(yuè);②快乐(lè)。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敦乐”的含义,优先参考传统文献中的用法。
别人正在浏览...
暗饰边沙卞随别鹤弄鄙啬比似材能巢居大貂胆大于身当面错过单虚大前天典证方颡敢子是关报弘惝皇驾化雨春风惠风徽命嚄唶宿将疆外监系角弈鸡皮疙疸稽琴狯猾论敍雒书屡复蓂灵拟疏佩鱼披霜铺衍佥谐轻薄少年寝穴刹柱升船机神山舒疾宿名他方桐凤秃颖外文往轨齆鼻头伍籍贤君仙馔效答校歌校刻小亏小有天挟细拿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