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卉服的意思、卉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卉服的解释

(1).用絺葛做的衣服。《书·禹贡》:“岛夷卉服。” 孔 传:“南海岛夷,草服葛越。” 孔颖达 疏:“舍人曰:‘凡百草一名卉’,知卉服是草服,葛越也。葛越,南方布名,用葛为之。”《汉书·地理志上》:“岛夷卉服。” 颜师古 注:“卉服,絺葛之属。” 唐 吴筠 《高士咏·孙公和》:“ 孙登 好淳古,卉服从穴居。” 明 宋濂 《白牛生传》:“锦衣与卉服虽异,暖则一。”

(2).借指边远地区少数民族或岛居之人。《魏书·匈奴等传序》:“辫髮之渠,非逃则附;卉服之长,琛賮继入。” 唐 王维 《送从弟蕃游淮南》诗:“席帆聊问罪,卉服尽成擒。”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三·林舍人使琉球诗》:“ 徐福 当年採药餘,传闻岛上子孙居。每逢卉服兰闍问,欲求 嬴秦 未火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卉服”是汉语中具有历史色彩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解析:

  1. 字面本义

    “卉”指草类植物的总称,“服”即衣物。《汉语大词典》解释“卉服”为“用絺葛等草织成的衣服”,常用于描述古代边远地区居民因生产力低下而采用的原始衣着形式。例如《尚书·禹贡》记载“岛夷卉服”,指东南海岛居民以草制衣为特色。

  2. 文化引申义

    该词在文献中常代指未开化的边远部族或少数民族,隐含中原文化对异域风俗的观察视角。《汉书·地理志》提到“交趾之民皆卉服”,即以“卉服”借代南方族群的生活特征,体现古代华夷之辨的观念。现代学者考证认为,“卉服”反映了古代中原对周边民族服饰文化的记录,具有民族学研究价值(参考《中国古代服饰史》)。

网络扩展解释

“卉服”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材质与用途
    指用絺葛(一种草本植物纤维)制成的衣服,常见于古代边远地区或岛屿居民。该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的“岛夷卉服”,孔颖达注释为“草服葛越”,即用南方葛布制成的服饰。

  2. 文献例证

    • 《汉书·地理志》提到“岛夷卉服”,颜师古注“絺葛之属”,进一步说明其材质特性。
    • 唐代吴筠《高士咏》中“卉服从穴居”,则体现了其与朴素生活方式的关联。

二、引申含义

  1. 代指特定人群
    因卉服多为边远民族或岛民穿着,后引申为对这些群体的代称。例如《魏书》中“卉服之长”即指边疆部族首领。

  2. 文学中的象征
    在诗词中,卉服常与自然、质朴相关联,如王维诗句“卉服尽成擒”,借服饰特征描述特定人群。

补充说明

部分文献(如)提到“形容衣着华美”,但此用法较为少见,可能因语境不同产生差异,需结合具体文本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棓喝半路修行搬迁伯气悲栗北裔奔雷舶货步天不相称钗梁凤错杂丹甲钿针丢丑锻沼犊角茧非类釜中之鱼海流图迒蹄汉阴机后汉婚啓羁离就任寄在不寄失开罗看出昆明湖廉贾理该鳞聚魔君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旁唐醅酿偏霸偏险起鼓三虫三聚刹手锏摄代双全死灰复燃私语讨贼梯山土练五量诬揑诬托诡挂香扑扑献台箫管竹下作歙肩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