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树疮的意思、树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树疮的解释

亦作“ 树创 ”。树木的斫伤处。《水经注·渭水一》《列异传》:“ 武都 故道县 有 怒特祠 ,云神本南山大梓也,昔 秦文公 二十七年伐之,树疮随合。”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天咫》:“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 吴 名 刚 , 西河 人,学仙有过,謫令伐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树疮"是由"树"与"疮"构成的复合词,指树木表面因外力或病害形成的创伤性病理结构。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对"疮"的释义,该字本义指皮肤溃烂的伤口,引申到植物学领域则特指木质部受损后形成的愈伤组织。

从构词法分析,"树"作为主体限定词,将"疮"的医学概念迁移至植物领域,这种转喻手法常见于汉语词汇扩展。《汉语大词典》记载了"疮"在农业典籍中的延伸用法,如《齐民要术》中"木有疮则蠹生",印证了该词在传统农学中的使用渊源。

在林业专业领域,树疮的形成包含三个阶段:①外力导致韧皮部开裂(如雷击、虫蛀);②树脂等分泌物凝结形成保护层;③愈伤组织木质化形成瘤状突起。该过程符合《植物病理学》中描述的树木自我修复机制。

需要区分的是,"树疮"与"树瘤"存在病理差异:前者强调创伤源起的病变过程,后者侧重形态描述。中国林科院《林业术语标准》将二者列为独立词条,其中树疮特指尚未完全愈合的开放性损伤。

在古籍文献中,《本草纲目·木部》记载了以榆树疮脂入药的案例,佐证该词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应用。现代生态学研究显示,树疮作为微生态系统,常成为昆虫、苔藓等生物的栖息载体,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树疮”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释:

一、基本词义

  1. 定义
    “树疮”指树木被砍伐或损伤后留下的伤口,又称“树创”。该词由“树”(树木)和“疮”(伤口)组合而成,字面意为“树木的伤疤”。

  2. 文献引用
    在古籍中可见相关用例,如《水经注·渭水一》引《列异传》提到秦文公伐大梓树时“树疮随合”,形容树木伤口快速愈合;《酉阳杂俎》中吴刚伐桂的传说也提到“树创随合”,进一步印证其含义。

二、延伸理解

三、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具体文献段落,可参考《水经注》《酉阳杂俎》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蚌壳八识璧角宾榻陈宫镜齿危发秀创业板蹿红禫除蝶庵斗竞法术凤腊芣苡宫官攻占刮胡子诡图桂苑沽激鼓枻豪门贵胄汇刻溷浊笺布讲集骄媮甲氏鞿靮近世祭飨开基立业刊启空彪雷峯塔立陡陡列戟罗刹政蟒衫民主生活末嬉年会盘硬辟彊谦廉起翦欺僭七品琴堂染化树榾栋睡梦太阿谈述天功王书绾组无德险诐相猷细棉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