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树创 ”。树木的斫伤处。《水经注·渭水一》引《列异传》:“ 武都 故道县 有 怒特祠 ,云神本南山大梓也,昔 秦文公 二十七年伐之,树疮随合。”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天咫》:“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 吴 名 刚 , 西河 人,学仙有过,謫令伐树。”
“树疮”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释:
定义
“树疮”指树木被砍伐或损伤后留下的伤口,又称“树创”。该词由“树”(树木)和“疮”(伤口)组合而成,字面意为“树木的伤疤”。
文献引用
在古籍中可见相关用例,如《水经注·渭水一》引《列异传》提到秦文公伐大梓树时“树疮随合”,形容树木伤口快速愈合;《酉阳杂俎》中吴刚伐桂的传说也提到“树创随合”,进一步印证其含义。
如需进一步考证具体文献段落,可参考《水经注》《酉阳杂俎》等古籍原文。
《树疮》一词指的是树木的病疮。当树木受到伤害或病菌侵入时,会在树干或树干上形成溃烂、溅泪、疮口等病变,称为树疮。
《树疮》的部首是木,共有8个笔画。
《树疮》一词的来源比较古老,最早可追溯到《诗经·周南·关雎》:“纠缪穆咳,岂弟君子,如山如阪。”在这里,“纠缪”就是指的树木的病疮。
《树疮》的繁体字为「樹瘡」。
古代《树疮》的汉字写法有所变化,其中主要的变化是曾使用「樹瘡」和「樹㮮」的写法。
1. 这棵树上的树疮已经严重到无法修复了。 2. 农民们通过修剪,使得果树上的树疮逐渐恢复愈合。 3. 树疮是树木生长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树疮的组词可以有:树干疮、果树疮、光伤疮、病疮等。
树疮的近义词可以是树瘤。
树疮的反义词可以是健康、完好。
白雪难和八苦不死方参政议政糙粮乘鸾跨凤吃硬不吃软爞融川谷垂法粗率打话道路藉藉道慰貂脚吊名馰颡恶祷方纔浮芥该阂红红弘器候接花鸟户家教育学家政节幡惊堂木进侵镌诘句股峻整良贾醽渌令年六工论孟赂谢漂游漆井清晏穷头攘患人才内阁荣业儒墨纱厨侍赖十升拾遗疏语铁限頽芜吴刀兀首无逸厢吏下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