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谓撤去琴瑟,使病者安静,且示敬意。语本《仪礼·既夕礼》:“有疾,疾者齐,养者皆齐,彻琴瑟。”彻、撤,同。后用以称疾病危笃或死亡。 南朝 梁 任昉 《出郡传舍哭范仆射》诗:“寧知安歌日,非君撤瑟晨。” 唐 皎然 《哭吴县房耸明府》诗:“始是牵丝日,翻成撤瑟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姐》:“我今名列仙籍,本不应再履尘世,但感君情,特报撤瑟之期。可早处分后事,亦勿悲忧,妾当度君为鬼仙,亦无苦也。”
“撤瑟”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侧重,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撤瑟(拼音:chè sè)的本义是撤去琴瑟。这一行为源自古代礼仪,当家中有人患病时,家属会撤去琴瑟等乐器,使病者保持安静,同时表达对病者的敬意。这一习俗最早记载于《仪礼·既夕礼》:“有疾,疾者齐,养者皆齐,彻琴瑟。”(“彻”与“撤”通假)
后逐渐引申为两种相关含义:
部分来源(如)提到“撤瑟”可比喻“放弃娱乐、专心做事”,但此解释未见于权威典籍或主流词典,可能是现代引申或误读,需谨慎使用。
该词多用于古代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中,现代汉语使用较少,常见于对古典文本的解读或特定修辞场合。
“撤瑟”的核心含义与疾病、死亡相关,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仪礼》原文或《汉语大词典》等典籍。
撤瑟(chè sè)是一个汉字词语,由“撤”和“瑟”两个字组成。
“撤”是一个由手和车组成的复合部首,表示手推车。它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分别是扌和车,总共有五画。
“瑟”是一个表示美玉的部首,也是一个独体字,没有拆分部首。它的总共有十三画。
“撤瑟”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音乐乐器“瑟”。在古代,瑟是一种七弦弹奏乐器,象征着乐曲中的和谐与美妙。而“撤”字则表示将瑟从床上移开的动作。因此,“撤瑟”这个词的意思是指撤去瑟琴,停止演奏乐曲。
在繁体字中,“撤瑟”这个词的写法和简体字基本相同,只是笔画结构略有差异。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并没有“撤瑟”这个词的具体写法记录。汉字的字形和写法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会发生变化,而对于一些特定的词语,可能并没有明确的古代写法。
例如,在古代文献中常用的是“戢瑟”或“恻瑟”来表达停止演奏瑟琴的意思。这些词语的意思与“撤瑟”类似,都是指床上的瑟琴被停止演奏。
以下是一些关于“撤瑟”的例句:
1. 琴声骤然停止,一时间寂静无声,仿佛整个世界都撤瑟了。
2. 老师的话让我心痛,心中琴弦撤瑟,不复旋律的美好。
一些与“撤瑟”相关的组词有:
1. 撤退:撤离原地,离开。
2. 瑟瑜:指琴瑟音乐的美好和谐。
一些与“撤瑟”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1. 停止:中断,不再继续进行。
2. 终止:结束,停止进行。
一些与“撤瑟”意思相反的词语有:
1. 重启:重新启动,再次开始。
2. 演奏:继续演奏,不停止。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