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老虎凳的意思、老虎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老虎凳的解释

旧时一种残酷的刑具。用刑时使受刑人伸腿平坐于长凳,将膝盖系于其上,然后在脚跟下垫砖,愈垫愈高以逼供。《革命民歌集·上海工人三次起义时的革命歌谣》:“老虎凳,绞刑架,我伲咬紧钢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老虎凳

释义

老虎凳(lǎo hǔ dèng)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词汇,原指一种用于施加酷刑的刑具,后引申为形容极端痛苦的处境或严酷的考验。


一、词义解析

  1. 本义

    指一种木制刑具,通常由长凳和固定腿部的木架构成。行刑时将受刑者绑于凳上,通过在膝盖下垫入砖块等硬物,使双腿反关节拉伸,造成剧烈疼痛。该刑具因形似老虎张口(腿部固定处状如虎口)而得名。

  2. 引申义

    现代汉语中常用于比喻:

    • 极端痛苦的经历(例:那段经历如同坐老虎凳般煎熬)。
    • 严苛的考验或挑战(例:项目验收如同过老虎凳)。

二、历史背景与权威考据

老虎凳作为近代中国出现的刑具,多见于20世纪前半叶的司法审讯或战争时期。其设计原理是通过机械性拉伸肢体关节,造成难以忍受的疼痛,但不会直接致命,属于典型的“肉刑”。


三、语言使用规范


四、拓展:文化符号意义

在当代语境中,“老虎凳”已成为中国近代苦难记忆的文化符号之一:

  1. 历史教育意义:常见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览,警示后人勿忘历史。
  2. 文学象征:在莫言《檀香刑》等作品中,类似刑具被艺术化重构,隐喻权力对人性的异化。

参考资料

(注:因部分历史文献无公开数字资源,未提供链接;可参考实体书籍或权威学术数据库获取完整内容。)

网络扩展解释

老虎凳是中国旧社会特有的一种刑具,主要用于通过施加极端痛苦来逼供或惩罚受刑者。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结构与用刑方式

  1. 构造
    由长凳和垂直木柱(或靠背)组成,两者呈90度直角。受刑者被绑坐在凳上,上身紧贴木柱,双手反绑,双腿伸直固定于凳面,膝盖以上用绳索捆绑。

  2. 施刑过程
    在受刑者脚跟下逐块垫砖,通过牵拉腿部关节韧带造成剧痛。通常垫至3-4块砖时,受刑者会因肌肉撕裂、瘀血或关节脱位而难以忍受,甚至可能致残或死亡。

二、历史背景

三、用刑效果与后果

四、文化意义

老虎凳被视为中国封建与半殖民地时期压迫的象征,反映了旧社会司法体系的残酷性。其名称可能源于施刑时受刑者表情扭曲如“虎面”,或形容刑具如老虎般凶残。

(注:如需了解更详细的历史案例或具体展馆信息,可参考、7、12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暗弱无断八一通粉宾座车驺充颎船坚炮利触类聪睿底角东挪西借豆腐涝豆象焚巢捣穴否塞刚巨高棱槁形灰心孤障侯伯花簇簇皇虑化去扈阁货儿家骥人璧讲盟郊祡羯鼓催花晶明旧恨新仇拘刷圐圙恋三宿逦递禄粮鹿门人没行止渑池面皰甯戚平均地权贫鬼取问然煴热忽喇塞涂三蛇羹上价施医水锈黍离之悲殊死天玺图工亡状晚香文玩沃埜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