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隔句对的意思、隔句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隔句对的解释

诗体格式之一。谓隔句对偶。亦称扇面对。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属对·六对》:“诗有八对:一曰的名对……八曰隔句对,‘相思復相忆,夜夜泪沾衣,空叹復空泣,朝朝君未归’是也。”参见“ 扇面对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隔句对是中国古代诗文创作中的特殊对仗形式,指上下两联之间相隔一句形成对偶关系,又称“扇面对”或“隔句对仗”。其核心特征在于第一句与第三句对仗、第二句与第四句对仗,形成错落有致的声律结构。例如杜甫《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中“得罪台州去,时危弃硕儒。移官蓬阁后,谷贵殁潜夫”,首句“得罪台州去”与第三句“移官蓬阁后”对仗,第二句“时危弃硕儒”与第四句“谷贵殁潜夫”对仗。

该修辞手法起源于六朝骈文,成熟于唐代近体诗,在《文心雕龙·丽辞》中被归类为“反对”类型,强调“事异义同”的对仗原则。宋代《诗人玉屑》进一步阐释其“隔句而对,若屏障相望”的审美特征,认为其通过空间间隔强化了意象的呼应关系。

现代语言学研究中,王力《汉语诗律学》指出隔句对突破了传统对仗的毗邻限制,通过跨句组接形成“意象蒙太奇”效果,在杜甫、李商隐等诗人的七言律诗中达到艺术高峰。其结构要求严格遵循平仄相对、词性相协的规则,常见于怀古、述怀等需要铺陈的题材。

网络扩展解释

隔句对,又称扇面对,是中国古典诗词和元曲中的一种对仗形式,其核心特点是隔句交叉对仗,即第一句与第三句对应,第二句与第四句对应。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定义与别名
    隔句对最早见于诗歌创作,后被元曲沿用。因对仗方式像扇面展开般错落有致,故亦称“扇面对”。

  2. 结构特点

    • 对仗句不连续,而是间隔排列。例如毛泽东的著名四言隔句对: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其中,“秦皇汉武”对应“唐宗宋祖”,“略输文采”对应“稍逊风骚”。
    • 五言范例如古诗:“昨夜越溪难,含悲赴上兰;今朝逾岭易,抱笑入长安”。
  3. 历史文献依据
    宋代魏庆之《诗人玉屑》将隔句对列为“诗有八对”之一,并举例:“相思复相忆,夜夜泪沾衣;空叹复空泣,朝朝君未归”。

  4. 应用范围
    主要用于古典诗词和元曲创作,要求词性、平仄相对,但允许人名、地名等意对即可,无需严格平仄相错。

隔句对通过错落对仗增强节奏感和形式美,是汉语格律文学中独特的修辞手法。欲了解完整历史用例,可参考《诗人玉屑》等古典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挨近碍挽百无聊赖班朔爆眼本日部案不了了之承顾斥驳赤都池鱼之殃遄速吹弹鼓板春葱戳锅漏辞林藂薄大觳担任东西方发髻腓肠肌抚几官邸寡姊海沂黑油油横河划子红衣大将华东晃晃降级进路旧欢蹶张开河苦谏琅琳劳劳亭雷居士明核迷途知返甯武子碰见麒麟儿仁者乐山飒踏森聚疏镂梳头耸耸讼学遂石逃时偎怜吴殿五叶详覈香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