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allow and clumsy] 浅陋笨拙
(1).浅陋笨拙。常用作谦辞。《旧五代史·唐书·卢程传》:“尝命草辞,自陈短拙,及留职务,又以为辞。” 宋 苏辙 《辞召试中书舍人状》:“顾臣才力短拙,重以衰残,曾未逾年,致身华近,必貽公议,难以自安。”
(2).谓短拙之见。 宋 司马光 《三省咨目》:“ 光 比日牵强入朝,欲与诸公商议数事,贡其短拙,以求采择。”
“短拙”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主要围绕“能力不足、笨拙”这一核心概念展开。以下从权威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核心释义
指才能低下、笨拙不灵巧,多用于形容个人在技艺、文笔或处事能力方面的欠缺。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7卷第1412页。
二、用法与语境分析
自谦之词
常见于古代文人书函或对话中,用以谦称自身能力不足。
例:苏轼《与程正辅书》中“某才短拙,恐负期许”。
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第5版)第98页。
客观评价
描述他人在特定领域表现平庸或缺乏天赋。
例:“其人工于谋略而短拙于实行”。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323页。
三、语义辨析
“短拙”侧重能力缺失(如“才短拙”),而“笨拙”强调动作不灵巧(如“手法笨拙”)。
“拙劣”含贬义(如“技艺拙劣”),“短拙”多为中性或自谦。
来源:《近义词反义词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211页。
四、古典文献例证
《宋史·职官志》载:“吏部考功司掌文武官考课,凡职事短拙者,降秩罚俸”,此处指官员履职能力不足。
来源:《二十四史全译·宋史》(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卷163。
语言演变提示:该词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仿古文体或特定方言,日常表达中常被“不擅长”“能力有限”等替代。
“短拙”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短拙”指浅陋笨拙,常用于自谦语境,形容自身能力或见解的不足。例如在正式场合或文书中,古人常以该词表示谦逊。
适用于书面表达或正式场合的谦逊表述,现代语境中多保留古典色彩,常见于文学、历史类文本。
暗绿稀红爆破筒贲石比屋碧霄才学池观齿牙为猾愁悒疵议诞恣德干高原番氓逢殷腹热肠荒挂劲故邦海甸孩弄好恶黑衣黄焦焦诙谐火葫芦火刘昒幽径造九世仇旧雨新知隽敏科例釦切哭天喊地脸盆廪泉留精马齿苋茅龙勉为其难宁耐盘礴朋友们奇癖棋输先着秋中全国一盘棋阮生狂洒海剌三苍闪误伸腰水岸天智苕华挑织踢荡宛童先蚕校督霄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