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棓的意思、白棓的详细解释
白棓的解释
亦作“ 白棒 ”。大棍;大杖。《北史·王罴传》:“ 羆 尚卧未起,闻阁外汹汹有声,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谓曰:‘老 羆 当道卧,貉子那得过。’敌见,惊退。” 唐 罗隐 《与招讨宋将军书》:“ 江 南水, 钟陵 火,缘 淮 饥, 汴 滑 以东螟,故无赖辈一食之不饱,一衣之不覆,则磨寸铁,挺白棒,以望朝廷姑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罗刹海市》:“武士数十骑,背雕弧,荷白棓,晃耀填拥。” 章炳麟 《思乡原下》:“ 明 用 程 朱 之道,其小臣能极諫以干君怒,伏白棓、戴土囊而不悔,此所谓奇节也。”
词语分解
- 白的解释 白 á 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白色。白米。 明亮:白昼。白日做梦。 清楚:明白。不白之冤。 纯洁:一生清白。白璧无瑕。 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空白。白卷。 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白忙。白说。 没
- 棓的解释 棓 à 古同“棒”,棒子。 连枷,一种农具。 星宿名,“天棓”的简称。 根。 棓 ǒ 舖在高低不平处的跳板。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 棓 è 〔五棓子〕同“五倍子”,五倍子虫寄生在盐肤木上形成的虫瘿,
网络扩展解释
“白棓”可能存在拼写误差。根据相近发音和语义分析,以下两种可能是您实际想了解的词汇,需特别注意区分:
一、若为“白疕(bǐ)”:
这是中医术语,对应西医的银屑病(俗称牛皮癣),属于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 典型症状:
- 皮肤红斑覆盖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后可见淡红色薄膜(称“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称“筛状出血”)。
- 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部分患者伴指甲凹陷或关节病变。
- 病因与治疗:
- 与遗传、免疫异常、环境因素相关,中医认为多由血热、血瘀导致。
- 西医以免疫调节剂、光疗为主,中医常用清热解毒类方剂(如犀角地黄汤)。
二、若为“白爞(tái)”:
学名白线虫,是一种寄生在鱼缸或水体的线状蠕虫。
- 特征:
- 体长1mm-1cm,通体白色,繁殖速度快,易附着于缸壁或鱼体。
- 影响与处理:
- 少量存在无害,但过量可能破坏水质,可通过清洗过滤系统、减少鱼食残留控制。
请确认您具体指哪个词汇,以便进一步解答。若涉及疾病诊断或治疗,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网络扩展解释二
白棓(bái bǒ)这个词是指一种传统的中国乐器,也叫做“棓子”。它是一种打击乐器,形状类似于鼓槌,通常由木头或竹子制成。它的用途是击打铜器或其他乐器来产生节奏和音响效果。
拆分部首和笔画:
- 白:由癶部和日部组成,总共有5个笔画。
- 棓:由木部和甫部组成,总共有10个笔画。
来源:
白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它是中国古代传统音乐的一部分。在古代,白棓被广泛用于宫廷音乐和祭祀仪式中。
繁体:
白棓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白棓」。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白棓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的形状和意义都相同。
例句:
- 我在音乐课上学会了如何使用白棓。
- 他用白棓敲击锣,发出了悦耳的声音。
组词:
- 棓子(bǒ zi):指白棓这种乐器。
- 神棒(shén bàng):比喻有特殊能力或人的才能。
- 音棍(yīn gùn):与白棓相似用途的打击乐器。
近义词:
- 锤子(chuí zi):也是一种打击乐器,可以和白棓相互替代使用。
反义词:
- 弹奏(tán zòu):指用手指弹奏乐器,与白棓不同的演奏方式。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