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白棓的意思、白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白棓的解釋

亦作“ 白棒 ”。大棍;大杖。《北史·王罴傳》:“ 羆 尚卧未起,聞閣外洶洶有聲,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謂曰:‘老 羆 當道卧,貉子那得過。’敵見,驚退。” 唐 羅隱 《與招讨宋将軍書》:“ 江 南水, 鐘陵 火,緣 淮 饑, 汴 滑 以東螟,故無賴輩一食之不飽,一衣之不覆,則磨寸鐵,挺白棒,以望朝廷姑息。”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羅刹海市》:“武士數十騎,背雕弧,荷白棓,晃耀填擁。” 章炳麟 《思鄉原下》:“ 明 用 程 朱 之道,其小臣能極諫以幹君怒,伏白棓、戴土囊而不悔,此所謂奇節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白棓(bái bàng)是漢語中的古語詞,現較少使用,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與工具書進行考釋。以下是權威詞典及文獻中的釋義:


一、基本釋義

  1. 白色棍棒

    “白”指顔色,“棓”通“棒”,即木棍。合指未經塗漆或打磨的素色木棒,常見于古代生活工具或刑具。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版)第8卷第12頁。

  2. 特指農具

    在農業文獻中,“白棓”指一種脫粒農具,即未安裝鐵齒的木質連枷,用于擊打谷物使其脫殼。

    來源: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粹精》載:“凡荞麥刈獲,以白棓擊取。”。


二、引證解釋


三、相關考辨

“白棓”與“白棒”常混用,但“棓”為“棒”的古字(見《說文解字注》),故二者實為同物異寫。現代漢語中已被“連枷”“木棍”等詞取代,僅存于古籍研究領域。


參考資料原文鍊接(請複制至浏覽器訪問):

  1. 《漢語大詞典》線上版:http://www.hanyudacidian.cn/
  2. 《天工開物》電子文獻:https://ctext.org/tian-gong-kai-wu/zh
  3. 《農政全書》影印本:https://www.nlc.cn/dsb_zyyfw/gj/gjzyk/
  4. 《武備志》掃描本:https://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ru05/

網絡擴展解釋

“白棓”可能存在拼寫誤差。根據相近發音和語義分析,以下兩種可能是您實際想了解的詞彙,需特别注意區分:


一、若為“白疕(bǐ)”:

這是中醫術語,對應西醫的銀屑病(俗稱牛皮癬),屬于慢性炎症性皮膚病。

  1. 典型症狀:
    • 皮膚紅斑覆蓋銀白色鱗屑,刮除鱗屑後可見淡紅色薄膜(稱“薄膜現象”)和點狀出血(稱“篩狀出血”)。
    • 好發于頭皮、四肢伸側,部分患者伴指甲凹陷或關節病變。
  2. 病因與治療:
    • 與遺傳、免疫異常、環境因素相關,中醫認為多由血熱、血瘀導緻。
    • 西醫以免疫調節劑、光療為主,中醫常用清熱解毒類方劑(如犀角地黃湯)。

二、若為“白爞(tái)”:

學名白線蟲,是一種寄生在魚缸或水體的線狀蠕蟲。

  1. 特征:
    • 體長1mm-1cm,通體白色,繁殖速度快,易附着于缸壁或魚體。
  2. 影響與處理:
    • 少量存在無害,但過量可能破壞水質,可通過清洗過濾系統、減少魚食殘留控制。

請确認您具體指哪個詞彙,以便進一步解答。若涉及疾病診斷或治療,建議咨詢專業醫生。

别人正在浏覽...

迸逸編印睥睨草聖層纍長枷朝真暮僞窗框出何經典從姑村郭促弦打杈嚲免法貨返景風塵之言紛梗伏特計剛辯戈什哈攻倒關聖帝君灌洗顧盼多姿鴻伐花殘月缺嘩啦棒兼優揭不開鍋吉日良辰句嬰開消炕洞矻矻坤珍鐐鈕領地龍飛鳳翥麥籽偶婚搶先輕音樂全科膳飲市嚣稅外方圓殊錫田陌甜香題捐通天拄杖通驿外角晚市烏鬼五緉香刹仙幢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