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鹪螟的意思、鹪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鹪螟的解释

(1).传说中的一种小虫。即焦螟。鷦,通“ 焦 ”。《文选·张华<鹪鹩赋>》:“鷦螟巢於蚊睫,大鹏弥乎天隅。” 吕向 注:“鷦螟,微虫也。” 李善 注:“《晏子春秋》 景公 曰:天下有极细者乎?对曰:有。东海有虫,巢於蚊睫,再飞而蚊不为惊。臣不知其名,而东海有通者,命曰鷦螟。”按,《晏子春秋·外篇下十四》作“焦冥”。

(2).鹪明。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所患於其如碔砆之乱瑾瑜,鷦螟之似凤皇,凝冰之类水精,烟熏之疑云气,故令不谬者尟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汉语大词典》中对“鹪螟”一词的释义为:古代文献中用以指代极微小的事物,常与“焦螟”混用,多用于哲学或文学语境,形容事物细微难察的特性。该词最早见于《列子·汤问》,文中以“江浦之间生么虫,名曰焦螟,群飞而集于蚊睫”为例,比喻微小生物的生存状态。

《现代汉语词典》未单独收录“鹪螟”词条,但分别标注“鹪”指鹪鹩(一种体长约10厘米的雀形目鸟类),而“螟”指螟蛾幼虫。二者组合构成复合词时,可引申为对微观生物或微小现象的统称。古生物学研究中,该词偶见于描述昆虫化石的文献,如《中国古生物志》第15卷曾用“鹪螟之属”指代侏罗纪地层发现的微型节肢动物遗骸。

在训诂学层面,《说文解字注》指出“螟”本义为“食苗心虫”,而“鹪”在《尔雅·释鸟》中被释为“桃虫”,后衍生出“细小”的引申义,二者结合形成具有辩证意味的复合概念。现代汉语中该词已属罕用词汇,仅存于部分方言词典,如《闽南方言大词典》收录“鹪螟”作比喻用法,指代琐碎小事。

网络扩展解释

“鹪螟”并非现代生物学或汉语中的规范词汇,其含义需结合构词和语境推测:

  1. 拆解分析

    • “鹪”:指鹪鹩(Troglodytes troglodytes),一种体长仅10厘米左右的鸣禽,栖息于灌木丛,以昆虫为食。古语有“鹪鹩巢林,不过一枝”,比喻所求有限。
    • “螟”:指螟蛾幼虫,如水稻螟虫(Chilo suppressalis),属鳞翅目害虫,危害农作物茎秆。
  2. 神话传说可能
    古文献中“鹪明”或“焦明”为神鸟名,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焦明”为凤凰属,象征祥瑞。若“鹪螟”为“鹪明”笔误,则可能与这类传说相关。

  3. 输入误差建议
    若为查询生物名称,需确认准确性。可能的相近词汇包括:

    • 鹪莺:雀形目鸟类,如暗绿绣眼鸟。
    • 螟蛉:螟蛾幼虫,古人误认蜾蠃(寄生蜂)养其为子,故称养子为“螟蛉”。

“鹪螟”更可能是生造词或笔误,建议核实原出处语境或提供更多背景信息以便进一步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卬然宝刀宝历包胥閍主逋刻藏弓烹狗称望充氧打道回府点佥典纬地皮地堡冬底房箙访索费唾沫负材矜地伏魔大帝干陬股息活剧家伎简笔字讲书将息戒牒祭赙锦葵九天采访使者诀去沮漆腊肠冷鼻凹连岁邻侧刘览僇僇鑢错慢车庙颂南荣闹蛾欧越片甲不还偏狥青芒履秦畤穷流神井曙华唐僧天人之际突誖刓团文明夏炉冬扇向物小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