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伧的意思、荒伧的详细解释
荒伧的解释
鄙贱粗野;鄙贱粗野之人。 六朝 时南人常用以指北人。《宋书·杜骥传》:“直以南度不早,便以荒傖赐隔。”《南齐书·王融传》:“招纳不逞,扇诱荒傖。” 清 方兆及 《刘生》诗:“六郡良家输浩气, 五陵 豪士属荒傖。”
词语分解
- 荒的解释 荒 ā 年成不好,收成不好:荒年。灾荒。防荒。备荒。 长满野草,或无人耕种:荒芜。荒地。开荒。 废弃:荒废。荒疏。荒置。业精于勤,荒于嬉。 冷落偏僻:荒村。荒郊。荒落(?)(a.荒凉冷落;b.荒疏衰退
- 伧的解释 伧 (傖) ā 古代讥人粗俗,鄙贱:伧俗,伧荒。伧夫。 伧 (傖) 〔寒伧〕见“ (傖)寒”。 笔画数:; 部首:亻;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荒伧”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构词法和文献用例解析。从字义层面看:
- “荒” 本义指土地未开垦,《说文解字》释为“芜也”,引申为荒凉、荒废;
- “伧” 原指粗俗鄙陋,《广韵》注“伧,鄙贱之称也”,如《晋书》载“吴人谓中州人曰‘伧’”。
二字连用多见于明清小说,如《醒世姻缘传》中“荒伧野老”形容乡野粗鄙之人,含贬义色彩。现代权威辞书如《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未单独收录该词,但可通过复合词拆分法推断其核心语义为“因荒僻而产生的粗野状态”,常用于描述环境或人物风貌的原始未化。建议具体语境中结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等工具书进一步考辨。
网络扩展解释
“荒伧”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六朝时期,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词义解释
-
基本含义
指鄙贱粗野之人,带有贬义色彩。六朝时期,南方人常用此词贬称北方人,暗含文化或身份上的歧视。
-
延伸语境
- 形容词性:描述粗野、未开化的状态,如“荒伧之俗”。
- 名词性:直接指代被轻视的群体,如《南齐书·王融传》中“扇诱荒伧”,即煽动粗野之人。
文献例证
- 《宋书·杜骥传》:“直以南度不早,便以荒傖赐隔。”
意为因未能及早南迁,便被贬为粗野之人而遭排斥。
- 《南齐书·王融传》:“招纳不逞,扇诱荒伧。”
指收留不得志者,并煽动粗鄙之人。
读音与争议
- 常见读音:现代多标注为huāng chen(轻声),但《国语辞典》注音为huāng cāng,可能存在古今或方言差异。
使用注意
- 历史背景:该词反映南北朝时期南北文化对立,现代已罕用,多见于古籍。
- 建议:研究时可结合《宋书》《南齐书》等原始文献,或参考《汉语大词典》《汉典》等权威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安济暗约备具边和尚忭舞禀度博简草薉常心池心春困催肥当家人东笏社冬珑堕废恩膏遌顔飞髾风文風性高姓大名更深公股国信使骇机寒飙黄皮寡瘦脚子佳音积负金相玉式金帐开拍联辞两相情愿离尘服泠然灵征难心能参潜影巧立名目穷馁起卒去火仁智热心颯爽诗葩视死犹归豕心收用望氛旺茂妄语猥茸违爽未由五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