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咬臂出血,以示坚决,诚信。囓,也写作“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吴起 杀其谤己者三十餘人,而东出 卫 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 起 不为卿相,不復入 卫 。’” 清 赵翼 《李郎曲》:“但申囓臂盟言切,并解缠头旅食供。”
“囓臂”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囓臂”(拼音:niè bì)指咬破手臂出血以表明决心或诚信的行为,常用于古代誓约或决绝场景。该词中的“囓”通“啮”,意为“咬”()。
若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详细考证,可参考《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或清代诗文选注()。
囓臂(niao3bi4)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咬自己的手臂。它的拆分部首是囗和臂,囗是“囗”字的简化形式,表示困住,臂表示手臂。
囓臂的笔画数是7画,其中囗部3画,臂部4画。
这个词语来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据说是因为有人心怀恶意,想伤害自己,于是咬自己的手臂。这个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比喻自作自受、自相残害的行为。
在繁体字中,囓臂的写法为齧臂。
在古时候,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有所不同。囓臂在古代的写法为齧臂或囓若。
以下是一些囓臂的例句:
与囓臂相关的其他词语有:
组词:自助自札、自食其果、自相残杀。
近义词:自虐。
反义词:保护自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