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丞属的意思、丞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丞属的解释

属官。 晋 潘岳 《西征赋》:“丞属号而守闕,人百身以纳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丞属"是古代官制中的复合词,由"丞"与"属"两个官职称谓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丞"最初指辅佐主官的副职,如丞相、县丞等;"属"则指隶属主官的下级官吏,如属官、属吏。二者组合使用时,特指主官与其下属官员的统称体系。

从构词法分析,"丞属"属于并列式合成词,其中"丞"多指郡县二级行政机构中的佐官,《说文解字》释为"翊也",即辅助之意;"属"则源自《周礼》"各属其官",强调职务上的隶属关系。这种组合常见于秦汉官制文献,如《史记·萧相国世家》中"郡丞属皆佐治事"的记载。

该词在明清时期逐渐演变为泛指各级官员的上下级关系体系。明代《吏部职掌》规定:"府州县丞属,皆由吏部铨选",此时词义已扩展至整个官僚系统的层级结构。需要注意的是,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研究,日常语境已鲜见使用。

网络扩展解释

“丞属”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属官,即辅佐主要官员的下级官吏。例如晋代潘岳在《西征赋》中写道:“丞属号而守闕,人百身以纳赎”,描述了属官在危急时刻的职责与忠诚。

二、字词分解

  1. 丞(chéng)

    • 本义为辅助、辅佐,如“丞相”是古代辅佐帝王的最高官员。
    • 也指具体官职,如“县丞”为县令的副职。
  2. 属(shǔ)

    • 此处取“管辖、隶属”之意,如“属官”即下属官吏。

三、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晋代潘岳的《西征赋》,后多用于描述古代官僚体系中的从属关系。

四、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官职体系,可参考《汉书·百官公卿表》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白瓜百世不磨八郤笔底生花参变偿补愁惨惨吹簸大抵达知电热杯顶线蛾度虵行贰府分茅胙土分书负摈阜陆抚治公文官绩晷柱过会滑和呼叱减贾坚苦卓絶夹帐祭地虮蝨郡帅枯波老耆老阴利令智昏螺蛳壳里做道场鸟葬泡沫塑料凭单平心而论贫嘴滑舌迁逐气禀奇倔遒人绒面伤风败化哨楼生杀之权柿蔕失偶石蛇霜晩探环天竺铁扒贴息无贷香房细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