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失去同伴。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文》:“适值尊朋临座,稠览博论,而言不入於高听,人见弃於众视,则慌若迷涂失偶,黶如深夜撤烛。”
(2).死了配偶。 宋 梅尧臣 《初冬夜坐忆桐城山行》诗:“老大官虽暇,失偶泪满睫。”《花城》1981年第2期:“那个晚年失偶的老先生娶的是夫人,于是女人所带来的孩子便成了多余的东西。”
“失偶”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shī ǒu,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失去同伴
指因意外或变故与同伴分离。例如南朝宋颜延之《庭诰文》中提到“慌若迷涂失偶”,形容失去同伴后的迷茫状态。
丧偶(配偶去世)
多用于文言或正式语境,表示配偶离世。如宋代梅尧臣《初冬夜坐忆桐城山行》中“失偶泪满睫”,即表达丧偶的悲痛。
“失偶”兼具“失去同伴”和“丧偶”双重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或古典诗词集。
失偶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词语,其中“失”是动词,意为“失去”或“丢失”,“偶”是名词,意为“配偶”或“伴侣”。合在一起解释,失偶指的是一个人失去了配偶或伴侣,通常用于描述因配偶去世、离异或分手而导致的单身状态。
根据《康熙字典》的拆分规则,失偶的拆分部首为“女”和“亻”,其中“女”表示与女性有关,而“亻”表示人。根据笔画计算,失偶的总笔画为11画,其中“失”有5画,“偶”有6画。
失偶一词源于汉语,是在现代汉语中构成的。在繁体字中,失偶的写法保留了传统的汉字结构,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失偶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由于古代汉字的演变和使用习惯的改变,个别字可能与现代汉字有一些差异。
1. 他因伴侣去世而失偶了。 2. 她经历了离婚后便陷入了失偶的状态。 3. 失偶后,他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以寻找新的伴侣。
失偶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成一些相关的词语,例如:
- 失偶者:指失去配偶或伴侣的人。
- 失偶症:指因失去配偶或伴侣而导致的心理和情感困扰。
- 失偶家庭:指由于配偶去世、离异等原因而导致的单亲家庭。
- 重新偶遇:指重新找到合适的伴侣。
失偶的近义词包括:
- 丧偶:指失去配偶。
- 离异:指夫妻双方通过法律手续结束婚姻关系。
- 分手:指恋爱或婚姻中双方自愿结束关系。
这些词语都可以用来描述人们失去伴侣或配偶。
失偶的反义词是“有偶”,即指一个人仍然有配偶或伴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