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 all fairness] 平心静气地评论
平心而论,他是个好人
平心静气地评论。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六》:“昨见 浙 东有 唐 诗选数十篇,率多平常,而佳者反弃去,殆不可晓。平心而论,则惟《天地长留集》所取为当。”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 王 徐顾笑曰:‘怪公盛气耳。平心而论,要是三四等好官,来生当不失冠带。’”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三章:“平心而论,警卫员是责任心很强的好同志。”
“平心而论”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píng xīn ér lùn,意为以平和、冷静的态度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不带个人偏见或情绪。以下是详细解释:
核心意义
指在评价人或事时保持心态平和,不掺杂主观情感,力求公正客观。例如:“平心而论,他的提议确实有可行性。”
结构解析
历史来源
常见用法
例句参考
近义词
“平心而论”强调理性与公正,适用于需避免情绪化判断的场景。其结构简洁但内涵深刻,是中文中表达中立立场的高频成语。如需更多例句或出处细节,可参考权威词典或古籍文献。
《平心而论》是一个成语,一般指以公正、客观的态度去评价或评议一件事情或一个人,并不偏袒任何一方。
《平心而论》这个成语的拆分部首是“立”和“目”,拆分的笔画数是9画。
《平心而论》最早出自《论语·述而篇》:“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齐景公十一年》、‘是岁也,晋阳夏后氏灭纠方叔,成公弗忍用。””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遵循《书》中的记载来评析齐景公不为政的原因。
《平心而論》是《平心而论》成语的繁体写法。
在古时候,有些字形与现在有所变化,例如《论语》中的原文是「曰:‘齐景公十一年』」,意思是“曰:‘齐景公十一年’”。
他从不偏袒任何一方,总是能够平心而论。
平心、评论、心平气和
公正评述、正面评价、公平评论
偏袒、主观评价、偏向评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