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dia] 我国古代称印度
(1). 印度 的古称。古伊朗语hindukahindukh音译。《后汉书·西域传·天竺》:“ 天竺国 一名 身毒 ,在 月氏 之东南数千里。”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详夫 天竺 之称,异议纠纷,旧云 身毒 ,或曰 贤豆 。今从正音,宜云 印度 。”
(2).山峰名。亦为寺名。在 浙江 杭州市 灵隐山 飞来峰 之南。 唐 白居易 《答客问杭州》诗:“山名 天竺 堆青黛,湖号 钱塘 写緑油。”山上有上、中、下三 天竺寺 。 上天竺寺 , 五代 后晋 天福 间建, 吴越 钱俶 改建号 天竺观音看经院 ; 中天竺寺 , 宋 太平兴国 元年 吴越王 建,号 崇寿院 ; 下天竺寺 , 隋 开皇 中就 晋 慧理 翻经院 改建。 唐 李白 《送崔十二游天竺寺》诗,即指 下天竺寺 。
“天竺”是中国古代对印度的称呼,其含义及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归纳如下:
古代印度的别称
“天竺”是汉唐时期对印度的音译称谓,源自古伊朗语“Hinduka”的音译。历史上不同文献中亦译作“身毒”“贤豆”等,如《史记·大宛传》最早记载为“身毒”,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记》统一使用“天竺”。
地理范围
广义上包括整个印度次大陆,即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地。例如,玄奘取经的“西天”即指天竺,而1947年前印度与巴基斯坦尚未分治。
地理名称
浙江杭州灵隐山有“天竺山”,附近分为上、中、下三天竺寺,唐代诗人白居易曾以“天竺”入诗。
植物名称(较少见)
某些文献提到“天竺”指樟科植物大叶天竺桂,但此用法非主流,多见于地方性记载。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后汉书·西域传》《大唐西域记》等古籍,或查阅杭州天竺山相关史料。
天竺,是指印度的古代称呼,也泛指东南亚一带的国家。在古代,中国人对于印度文化和民族的称呼就是“天竺”,相当于现在的“印度”。
天竺的“天”字属于部首“一”,共一笔;竺的“竹”字属于部首“竹”,共六笔。
“天竺”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天之方中》,是古代中国与印度交流的产物。在繁体字中,“竺”字的右边多加上一个“木”字,形成“竹”字的繁体形态。
在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中,对于“天竺”的书写方式也有多种不同形态。最早的古代形态为甲骨文,后来逐渐演变为金文、隶书等。具体写法因时代和书写风格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1. 古代中国人对于印度的称呼为“天竺”。
2. 他们从天竺买来了一批名贵的丝绸。
组词:天竺鼠、天竺葵、天竺梅。
近义词:印度、锡兰、瞻拜。
反义词:中原、华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