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继家业。《易·师》:“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南朝 陈 徐陵 《与王僧辩书》:“未有膺龙图以建国,御凤邸以承家。” 清 杨昭 《<闲止书堂集钞>跋》:“惟我主人,清白承家,慷愾赋性,四海交游,共识心胸。”
“承家”是一个汉语词汇/成语,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其含义和用法:
一、基本释义 拼音:chéng jiā(注音:ㄔㄥˊ ㄐㄧㄚ) 核心含义:指继承家族事业或传统,延续家族血脉与文化。出自《周易·师卦》"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原指分封诸侯继承封地,后演变为家族传承的通用表达。
二、内涵延伸
三、使用场景 • 家族传承:描述子嗣接班家族企业(造句) • 技艺延续:如书画、医学等传统技艺的代际传授(提及) • 文学创作:历史小说中表现世家子弟的命运抉择 • 现代社会:可引申为企业接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新语境
四、相关辨析 近义表述:克绍箕裘、继志述事 反义现象:败家、数典忘祖
该词在当代使用中,既保留传统宗法色彩,也衍生出对文化传承的新诠释。具体语境需结合继承内容的性质来判断其侧重点。
承家是指接受家业或家族传承的意思。承家可以指代一个人接手家族的产业、事业或责任,继续发扬光大家族的传统。
承家的拆分部首是手(扌)和宀(宀),它由10画构成。
承家来源于汉字的发展演变。它的形状和写法源于古代人们观察自然、认识事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承家的繁体字为「承家」,与简体字写法相同。
在古时候,「承家」的写法与现代相同,没有显著的差异。
1. 他出色地承担了家族企业,成功地承家了父辈的事业。
2. 他一直以来都非常努力,为的就是能够有机会承家。
1. 承家养业:继承家族事业并发展壮大。
2. 承家守业:继承并维护家族的事业。
继承、接手、续传
放弃、舍弃、背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