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饬;整治。《魏书·甄琛传》:“此而不纠,将何以肃整阿諛,奬励忠概?” 宋 王溥 《五代会要·廊下餐》:“文武两班,每遇入阁赐食,从前御史臺官及诸朝官皆在 敷政门 外两廊食,惟北省官於 敷政门 内别坐,既为隔门,各不相见,致行坐不齐,难于肃整。” 彭元里 《忆黄诚》:“一九三七年六月, 蒋6*介6*石 命令全国大中学校二年级学生,暑假期间在当地驻军的指挥下,受军事训练,妄想借此机会‘肃整’全国学生的思想。”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肃整汉语 快速查询。
“肃整”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ù zhěng,其核心含义为整饬、整治,多用于严肃或正式的语境中。以下从不同角度详细解释:
古代文献中的用例
近现代应用
1937年,蒋介石曾以“肃整”为名,试图通过军事训练管控学生思想,扩展了该词在思想治理层面的含义。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肃整”一词兼具历史深度与现代适用性,常用于描述对秩序、纪律或思想的系统性规范。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魏书》《五代会要》等史料。
肃整是一个汉字词语,由肃和整两个字组合而成。
肃字的部首是肉,总笔画数为8;整字的部首是攴,总笔画数为8。
肃整的来源比较复杂,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形态的演变过程。根据古籍记载,肃字最早是用于祭祀过程中对物品、场所进行整理、整饰的意思。而整字最初是指用手臂挥动,将物体摆放整齐的动作。后来两个字合并,形成了现在的肃整。
繁体字中肃整的写法为肅整。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肃字的形状为一个人站立的样子,表示整齐、端正;整字的形状则是一个手臂挥动的样子,表示整理、整齐。
1. 他肃整地站在讲台上,准备开始讲课。
2. 整理书桌是一件肃整的工作。
整肃、整齐、整洁、整顿、整治
整理、整顿、规整、整齐、修整
杂乱、凌乱、混乱、不整齐、不整洁
暗器败折八眉半翅被离迸断鬓面猜打朝乌丞弼充事春账茨藿独木桥放释饭石趺处肤诉改移俇俇犷厉官牛豪望禾更鹤观贺兰夹剪舱教廷骥齿旧事重提科举年苦寒羸喘量人连闼通房榴花樽緑窗男教男人泥象前因后果气门情窦骑士齐心一力七驺染练乳鉢深句失损衰晩水勃公倏烁太府洮頮剔牙杖五花咸肉庄小词小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