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议的意思、八议的详细解释
八议的解释
八辟。《后汉书·应劭传》:“ 陈忠 不详制刑之本,而信一时之仁,遂广引八议求生之端。” 唐 长孙无忌 《唐律疏议·名例》:“八议:一曰议亲,谓皇帝袒免以上亲,及太皇太后、皇太后緦麻以上亲,皇后小功以上亲;二曰议故,谓故旧;三曰议贤,谓有大德行;四曰议能,谓有大才业;五曰议功,谓有大功勋;六曰议贵,谓职事官三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及爵一品者;七曰议勤,谓有大勤劳;八曰议宾,谓承先代之后为国宾者。” 唐 王维 《寓言》诗:“生死在八议,穷达由一言。” 章炳麟 《五朝法律索隐》:“ 北齐 始制重罪十条,犯此者,不在八议之列。”
词语分解
- 八的解释 八 ā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八面玲珑。八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笔画数:; 部首:八; 笔顺编号:
- 议的解释 议 (議) ì 意见,言论:议论。提议。建议。 讨论,商量:商议。会议。协议。议案。议决。议价。 评论是非,多指责备:非议。恐招物议。 旧时文体的一种,用以论事说理或陈述意见:奏议。驳议。 笔画数:
网络扩展解释
“八议”是中国古代刑律中针对特权阶层设立的一项司法制度,其核心是对八类特殊人群的犯罪行为给予减免刑罚或特殊审理程序。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起源
“八议”制度源于西周的“八辟”,曹魏时期首次被写入《新律》,唐代进一步完善,成为“刑不上大夫”礼法思想的法律化体现。
二、适用对象(八类特权人群)
- 议亲:皇亲国戚,如皇帝亲属及后族近亲;
- 议故:皇帝的故交旧友;
- 议贤:德行高尚的贤者;
- 议能:才能卓越者;
- 议功:对国家有大功勋者;
- 议贵:三品以上官员或一品爵位者;
- 议勤:勤勉为政者;
- 议宾:前朝皇室后裔被尊为国宾者。
三、司法特权
- 审理程序:八类人犯罪后,普通司法机构无权审判,需上报皇帝裁决;
- 刑罚减免:死罪需经大臣合议后由皇帝决定,流罪以下可减一等处罚;
- 例外情况:若犯“十恶”重罪(如谋反、大逆等),则不得完全免罪。
四、历史意义
该制度是封建等级特权在法律中的直接体现,通过将司法权集中于皇帝,既维护了统治阶层的利益,也强化了皇权。其影响贯穿整个帝制时代,直至清末修律才被废除。
(注:以上内容综合自汉典、搜狗百科、唐朝文献等权威来源,完整信息可查阅相关历史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八议》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八个议题或者八个讨论的主题。它的拆分部首是八(bā)和言(yán),笔画数为10画。《八议》这个词的来源比较普遍,可以用来表示有八个议题需要进行讨论的场合。
《八议》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和简体字相同,所以不会有特别的差异。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不同于今天的形式。但是《八议》这个词在古代并没有特别的演变或变化。
以下是一个例句:“今天的会议有八个议题,大家可以针对每一个《八议》进行讨论。”
关于组词,我们可以以《八议》为核心词,结合其他词语来构成新的词组。例如:八议书、八议会、八议事等。
与《八议》相近的词语可能是“多议”或者“众议”,意思都指的是多个人共同讨论的议题。
相反的词语可能是“独断”或者“专断”,指的是只有一个人做出决策而不进行讨论的情况。
希望以上的回答符合你的需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