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蚂蚁卵和蝗虫子。亦泛指幼虫。《国语·鲁语上》:“鸟翼鷇卵,虫舍蚳蝝。” 韦昭 注:“蚳,蚁子也,可以为醢。蝝,蝠陶也,可以食。”《梁书·武帝纪上》:“餘丑纤蠹,蚳蝝必尽。” 唐 白居易 《二十六养动植之物策》:“至於麛卵蚳蝝,五穀百果,不中杀者,皆有常禁。” 宋 苏洵 《祭史彦辅文》:“谁无子孙,詵詵戢戢,满眼蚳蝝,於天何伤。”
“蚳蝝”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如下:
拼音:mǔ yuān(注:注音可能有误,按《汉语大词典》应为chí yuán)
基本解释
指蚂蚁卵和蝗虫的幼虫。该词常泛指昆虫的幼虫,体现古代对自然生物的细致观察,如《左传》记载“虫舍蚳蝝”,强调不破坏虫卵以维护生态平衡。
出处与用法
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罕见使用,多见于古文研究或历史文献解读,例如讨论先秦生态思想时引用该词。
《蚳蝝》(chī yán)是一个比喻性辞汇,用来形容一个人或物的样子或态度像蚂蚁和蜻蜓。
《蚳蝝》的部首是虫,由虫和舛组成。拆分后的部首和总笔画数分别是:虫(6画)+ 舛(6画)= 12画。
《蚳蝝》一词来源于《庄子·逍遥游》篇中的“我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忧,愚者乐,非之也。非之也,而以此又加其相,而涉其反,然则蚳蝝之功至矣。” 这句话意思是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追逐无限的知识,会使人陷入忧虑,而保持无知,则会带来快乐。
《蚳蝝》的繁体字是「螭蠺」。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螭蠺」的古字形繁复,表现了字形的演变过程。
1. 他的行动像蚳蝝一样灵活。
2. 尽管生活艰难,她始终保持着一颗蚳蝝般的心态。
蚳蝝草、蚳蝝人、蚳蝝态度
蜻蜓点水、蚂蚁搬家
龟缩、畏缩
阿特拉斯碧纱橱勃壤漕渠驰求戴任达济祷颂打整调革迪古顶门户顶凶洞神封人愿讽呪分摊鲠泗过载古诗河鱼之疾华藏世界化居黄道带嘉虑鹣蟨渐诈假象机解开荒剑老马恋栈龙髥没方寸明果谬忒末上耐普尔鸟凤甯戚歌扭殴乾僵乳水三边形三拳不敌四手沙涨深一书案踏蹙挑菜节铜荷颓坼吞贜枉费口舌无仪无愠闲正小翅嚣然小字辈习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