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在旗帜上装饰上牦牛尾。《诗·小雅·车攻》:“建旐设旄,搏兽于 敖 。” 孔颖达 疏:“言当建立旐於车,而设旄牛尾於旐之首。”
“设旄”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文献资料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设旄”指在旗帜上装饰牦牛尾的行为,属于古代礼仪或军事活动中的一种装饰形式。牦牛尾(旄)作为旗帜的饰物,常用于标识身份、地位或象征权威。
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诗经·小雅·车攻》:“建旐设旄,搏兽于敖。” 汉代学者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进一步注释:“言当建立旐于车,而设旄牛尾于旐之首。” 说明古代战车或仪仗中会将绘有龟蛇图案的“旐”旗与牦牛尾结合使用。
结构与历史背景
相关成语与延伸
与“设旄”相关的成语如“设身处地”“想方设法”等,均包含“设”字的筹划、安排之意,但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区分。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旗帜制度或《诗经》中的礼制背景,可参考《周礼》或汉代经学注疏文献。
《设旄》(shè mào)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设置旗帜。旄指的是旗帜,设旄即是设置旗帜,是一种古代的仪式行为。
《设旄》的部首是旄(㐫),由于它属于比较偏旁的部首,不常用,所以不容易找到。
《设旄》的总笔画数为十九画。
《设旄》是一个古代汉字,起源已经无从考究。在简化字方案实施前,它的繁体形式为「設旄」。
在古代,「设旄」的写法与现在略有不同,传统写法多采用繁体字形。不过,由于篇幅所限,这里无法展示其具体的古代汉字写法,请读者参考相关文献。
1. 为了庆祝我们国家的生日,我们设旄而行,以示庆祝。
2. 在古代战争中,双方常常竖立旗帜,来区分敌我,设旄即是其中之一。
1. 设立:设置,建立。
2. 设计:规划,构思。
3. 设施:设备,安装。
竖旗
撤旄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