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怨苦之情发于管弦。 清 陈维崧 《贺新郎·春夜听鼓师挝鼓》词:“苦竹哀丝争欲闹,静听八音之主,让老革凭陵今古。”
“苦竹哀丝”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析:
基本含义
形容音乐或声音悲伤凄凉,常通过管弦乐器(如竹制乐器、丝弦乐器)传递哀怨之情。其中“苦竹”指颜色暗淡、质地坚硬的竹子,象征悲苦;“哀丝”则指丝弦乐器发出的哀伤音调。
出处与用法
该成语出自清代陈维崧的《贺新郎·春夜听鼓师挝鼓》:“苦竹哀丝争欲闹,静听八音之主……”,原句通过对比乐器的喧闹与听者的沉静,强化了悲怆意境。现代多用于文学或艺术评论中,描述音乐、戏曲等艺术形式传达的忧伤情感。
延伸理解
从文化意象看,“竹”与“丝”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分别代表笛箫类管乐和琴瑟类弦乐,二者结合既体现音色的层次感,又暗含“丝竹之音”常与文人愁绪关联的文化背景。
若需进一步了解该成语的诗词用例或近义词(如“哀丝豪竹”),可参考古籍或权威词典。
苦竹哀丝是一个形容词词组,多用来形容音乐或声音的悲伤、哀怨。反映了作曲家或演奏者情感深沉的表达。
苦:艹(草头)+ 口(丨)
竹:竹字头(一)+ 竖钩(勾)+竖钩(勾)+ 又(丶)
哀:丨 + 一个反文(文) + 三点水(水)
丝:丝:一 +喜欢 +一
苦竹哀丝这个词来源于中国古代传统音乐,其中的苦竹指的是竹制的乐器,如笛子、箫等,哀丝则指的是丝制的乐器,如琴、古筝等。
苦竹哀絲(繁体字)
苦:艹(草头)+ 匚(缺口)+ 口(丨)
竹:⺮(竹字头)+ ㇑ (竖钩)+ ㇑ (竖钩)+ (点)
哀:丨 + 一(横)+ 三点水(点)
丝:丝:一 +一(点横)+一
他的演奏以苦竹哀丝为特色,将复杂的情感通过音乐表达得淋漓尽致。
苦心、竹叶、哀怨、丝绸
悲凄、哀伤、伤感
欢快、愉悦、开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