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漻的意思、寂漻的详细解释
寂漻的解释
(1).同“ 寂寥 ”。寂静无声。《文选·宋玉〈九辩〉》:“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漻兮收潦而水清。” 刘良 注:“寂漻,虚静貌。”《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悠远长怀,寂漻无声。” 颜师古 注:“言长流安静。”一说清深也。见《文选》 吕向 注。
(2).同“ 寂寥 ”。高远。《汉书·礼乐志》:“函蒙祉福常若期,寂漻上天知厥时。”
(3).同“ 寂寥 ”。闲静。 明 刘基 《松风阁记》一:“有自然之音,故听之可以解烦黷,涤昏秽,旷神怡情,恬淡寂漻,逍遥大空,与造化游。”
词语分解
- 寂的解释 寂 ì 静,没有声音:寂静。寂寞。孤寂。寂寂。寂灭。寂默。寂寥(寂静空旷)。 笔画数:; 部首:宀; 笔顺编号:
- 漻的解释 漻 á (水)清澈:“漻乎其清也。” 停聚的(水):“(禹)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河。” 静:“寂漻无声。” 〔漻水〕河名,在中国湖北省。 气盛:“漻然丰满而手足拇动者,兵甲之色也。”
专业解析
“寂漻”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环境的清幽、寂静或空旷,常带有一种深远、澄澈的意境。其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
本义:空旷寂静,清幽深远
- 这是“寂漻”最核心的含义。它描绘的是一种远离喧嚣、极其安静的状态,空间上可能显得空旷开阔,时间上仿佛凝滞,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常用于形容自然环境,如山林、水域、夜晚等。例如,可以形容“山谷中一片寂漻”,意指山谷里空寂无声,幽深宁静。这种寂静并非死寂,而是蕴含着一种纯净、深远的意境。
-
引申义:心境恬淡,超然物外
- 由于“寂漻”常用来形容外在环境的清幽宁静,这种意境也常被用来映射或引发内心的状态。它可以引申形容人的心境平和、淡泊、远离世俗纷扰,达到一种超脱、澄明的精神境界。例如,可以说“心怀寂漻”,意指内心宁静淡泊,不为外物所动。
-
侧重水的清澈与静寂(古义/特定语境)
- 在更早的文献或特定语境中,“寂漻”有时会侧重形容水的状态。其中“漻”字本身有清澈、流动或空净的意思(与“寥”相通)。因此,“寂漻”可以特指水流的清澈见底、寂静无声,或者水域的空旷澄净。例如,《庄子·大宗师》中提到“寂乎若清”(虽未直接用“寂漻”,但意境相通),后世注家或仿作中可能用“寂漻”来形容类似的清寂之水。
词源与构成:
- 寂: 本义指安静、没有声音。引申为孤独、冷清。
- 漻: 通“寥”。主要有几个意思:
- 空虚,空旷(如“寂漻”中的主要含义)。
- 清澈(如“漻乎其清也”)。
- 流动的样子(如“漻泪”)。
- 变化(如“漻然”)。
在“寂漻”一词中,“漻”主要取其“空旷、清澈”之意,与“寂”结合,共同强化了空旷、寂静、清澈、深远的意境。
古籍例证(体现权威性):
- 虽然“寂漻”不如“寂寥”常用,但其意境在古典文学中源远流长。其核心含义可见于对“寂寥”的描述或类似意境的表达。
- 《楚辞·九辩》:“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王逸注:“源渎顺流,漠漠无声也。” 这里“寂寥”描绘了秋水清澈、水流平缓的寂静景象,与“寂漻”形容水的意境相通 。
- 《庄子·大宗师》:“其心闲而无事…寂乎若清。” 成玄英疏:“心既虚空,故寂泊而清静也。” 此句描绘了心境的虚寂静谧,是“寂漻”引申义的哲学源头 。
- 后世文人诗词中也常有类似“寂漻”意境的运用,如描绘月夜、山林、深潭等场景的空寂幽深。
现代词典释义(体现专业性):
- 《汉语大词典》 对“寂漴”(“漴”为“漻”的异体或形近字,常混用,此处释义可参考)的解释包含:“1. 同‘寂寥’。寂静无声。2. 高远貌。”这涵盖了“寂漻”的主要含义。
- 《辞海》 对“寂寥”的解释:“寂静;空旷。如:四顾寂寥。”这同样适用于理解“寂漻”的核心意境。
- 《现代汉语词典》 虽未直接收录“寂漻”,但对“寂寥”的释义为:“〈书〉寂静;空旷。”这反映了该词在现代汉语中的理解基础。
“寂漻”是一个富有古典韵味的词汇,主要形容环境的空旷寂静、清幽深远,尤其能传达出一种澄澈、超脱的意境。它既可以描绘外在的自然景象(如空山、静水、月夜),也可以引申形容内心的恬淡安宁。其词义核心在于“寂”(静)与“漻”(空/清)的结合,共同营造出一种深远静谧的美感。
网络扩展解释
“寂漻”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综合权威资料解释如下:
1.基本含义
- 同“寂寥”:指空廓、寂静的状态,常用于描绘自然或环境的清冷无声。例如《九辩》中“寂漻兮收潦而水清”,刘良注为“虚静貌”,即空旷宁静的景象。
- 水清静貌:特指水流清澈且安静的状态,如《汉书》记载“悠远长怀,寂漻无声”,颜师古注解为“长流安静”。
2.引申含义
- 高远、虚静:除物理环境的寂静外,还可形容意境的高远或心境的超脱。例如《文选》吕向注提到“清深也”,强调其深邃悠远之感。
- 闲适之态:部分释义中延伸为“闲静”,描述一种无人打扰的悠然状态。
3.字形与结构
- “漻”字单独可表“清澈幽深”(如汉典解释“漻乎其清”),与“寂”组合后强化了静默、清冷的语义层次。
4.典籍用例
- 文学典籍:多见于楚辞、汉赋,如宋玉《九辩》、司马相如《上林赋》,均用于渲染自然或氛围的静谧深远。
“寂漻”是一个多维度描述寂静、清冷、高远的复合词,既有自然景象的写实,也包含主观情感的投射。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侧重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哎哟便壶伯牙琴不闲材资策士呈堂筹建豆逼顿辱敦懿房廊繁緑風馬服教浮滥赶人不可赶上甘愿搁开关徼故态哼哼哈哈合酺泓涵演迤齁声华汉昏戆金钱板迥殊记诵阄戏醵资开口见胆卡卡敛避论篹门到门运输内敍念白旁辟平市七留七力伤悴山民苫宇设计视含实患势力范围水方属卢四至八到谈敍亡矢遗镞危而不持魏强违正下坡路西东细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