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别籍的意思、别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别籍的解释

另立的簿册。《新五代史·杂传·王处直》:“阴疏甲士姓名,自队长已上藏於别籍,其后因事诛之。”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别籍”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另立的簿册”,常见于历史文献和法律文书中。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二、历史与法律语境

  1. 法律禁止“别籍异居”
    古代法律(如唐宋时期)明文规定,若父母在世,子女不得“别籍异财”(即另立户籍、分割家产)。例如宋代诏令“父母在而别籍异财者,论死”。

  2. 实际应用案例

    • 唐代《唐律疏议》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
    • 宋代延续此律,强调家族财产与户籍的统一性。

三、其他引申用法

在部分文献中,“别籍”也用于指代非正式的记录或秘密名册,如军事、政治领域的分册登记。

四、总结

“别籍”既是一个具体的档案管理概念,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家族伦理和财产制度的规范。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法律条文,可参考《新五代史》《唐律疏议》等文献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别籍(bié jí)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不属于本类别或种类。 拆分部首和笔画:别字的部首是刀(刂),共有四个笔画。 来源:别籍一词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具体来源及其演变过程暂无相关资料。 繁体:別籍(bié jí)。 古时候汉字写法:古时候别籍这个词的写法与现在相同,没有明显的变化。 例句:他的行为别籍于常理。 组词:别处、归籍、异籍。 近义词:外类、异类、不同类别。 反义词:同类、相同类别。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