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朝使的意思、朝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朝使的解释

(1).朝廷派出的使者。 唐 王梵志 《朝使来相过》诗:“朝使来相过,设食因盃酌。”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卢师山》:“一朝魃鬼走平川,万姓嗷嗷朝使宣。谁为吾民解倒悬,童子应命登法筵。”

(2).方国向中央政府朝贺的使者。 唐 张籍 《送新罗使》诗:“万里为朝使,离家今几年?”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元旦大朝会》:“如朝使入朝辞,赐宴饯行,仍赐马匹银帛,礼物甚盛。”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朝使"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朝廷派遣的使臣或使者。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字义分解与构词:

    • 朝 (cháo): 本义指臣子拜见君主或宗教徒参拜神佛,引申指君主处理政事的地方,即朝廷、王朝。在此词中取其“朝廷”义。
    • 使 (shǐ): 本义指命令、派遣,引申指奉命出使的人,即使者、使节。
    • 合成义: “朝”与“使”组合,意为“朝廷的使者”,即代表朝廷执行公务、传达命令或进行外交活动的官员。
  2. 核心含义与用法:

    • 朝廷的使者: 这是最核心的含义。指由中央政府(朝廷)正式派遣,代表皇帝或朝廷执行特定任务的官员。这些任务可能包括:
      • 传达诏令: 将皇帝的旨意或朝廷的政令传达到地方或边疆。
      • 巡视监察: 代表朝廷巡视地方,考察吏治民情。
      • 外交出使: 代表本国朝廷出使外国或藩属国,进行外交活动(如册封、宣谕、交涉等)。
      • 处理专项事务: 如赈灾、督军、采办等临时性重要任务。
    • 外交语境中的特指: 在对外关系中,“朝使”常特指来朝贡的外国或藩属国派来的使节。例如,古代中国史书中常将日本、朝鲜、越南等国派来的使节称为“朝使”,意指前来朝见中国天子、进献贡品的使者。如《旧唐书·日本国传》载:“开元初,又遣朝臣名代(即朝臣名代)请从诸儒受经…其偏使朝臣仲满,慕中国之风,因留不去,改姓名为朝衡。” 这里的“朝臣名代”、“朝臣仲满”即作为日本“朝使”的身份出现(来源:《旧唐书》,可于古籍数据库如“中国基本古籍库”检索)。
    • 与“天使”的关联: “朝使”有时也被尊称为“天使”,意指“天子的使者”,强调其代表皇帝的身份,常见于小说或史籍中。如《三国演义》等作品中常有“朝廷差天使至”的表述。
  3. 权威辞书释义参考:

    • 《汉语大词典》: 对“朝使”的解释为:“朝廷派出的使者。”(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
    • 《辞源》(修订本): 虽未单列“朝使”词条,但对“朝”和“使”的释义明确支持其组合为“朝廷使者”的含义(来源:《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出版)。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在相关词条释义中体现了该词的构成与含义(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

“朝使”指由朝廷(中央政府)派遣的使者,主要职能是代表皇帝或朝廷执行公务,包括传达命令、巡视监察、外交出使等。在对外关系语境中,也常特指前来朝见进贡的外国或藩属国的使节。该词体现了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下,朝廷通过派遣使者维系统治、沟通内外的重要方式。其权威释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辞源》、《古代汉语词典》等经典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

“朝使”是一个汉语历史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朝廷派出的使者
    指由中央政府派遣、代表皇帝或朝廷执行任务的官员。例如唐代王梵志诗中提到“朝使来相过,设食因盃酌”,描述了朝廷使者到访时设宴款待的场景。

  2. 方国向中央朝贺的使者
    指地方政权或附属国派遣至中央政府的使者,带有外交与朝贡性质。如宋代吴自牧《梦粱录》记载,元旦大朝会时“朝使入朝辞,赐宴饯行”,体现了中央对朝使的礼遇。


二、文献例证


三、读音与用法

如需更多例证或历史背景,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备份仓促嶒崭畅所欲为成勋慈雌刺唬疖摧裂倒躲登答雕戈风走干都高观钩窗挂帅顾复之恩海夷道航海环岁花院蕙路魂爽践升践事家税冀北涓勺谲狂军衔制伉合狯猾勒马卢纶禄邑茅屋采椽民狱跑起来洽悦穷荒绝徼楸叶期颐三八作风三晋胜败乃兵家常事私起四三肃括太尊体访体荐望士瓦窰乡户献新涎言涎语效忠薪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