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谦称。愚笨的设想。《晋书·石勒载记上》:“今之迟想:盖以天下大乱,当须雄才。遥闻将军攻城野战,合於机神,虽不视兵书,闇与 孙 吴 同契……但得精骑五千,以将军之才,何向不摧!”
“迟想”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迟想”读作chí xiǎng(注音:ㄔˊ ㄒㄧㄤˇ),是谦称自己愚笨的设想或想法,常用于自谦语境。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主要见于古籍研究或文学创作中。若需类似表达,可替换为“拙见”“浅见”等更通用的谦辞。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晋书》相关注释。
迟想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辶和心,辶是表示"走路"的部首,心是表示"心思"的部首。
迟想的笔画数为12画,其中辶部由辶和几个横画组成,心部由3个竖画和3个横画组成。
迟想这个词的来源可追溯到《易经·坤卦》中的一句话:"明入地中,故行迟想而不乱。"这句话意指明智的人在陷入困境时,能冷静思考而不慌乱。后来,人们将"迟想"引申为在决策或行动之前慎重思考和考虑的意思。
在繁体字中,迟想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时候,迟想的写法有所不同。迟用"辶"和"尺"两个部首,想用"心"和"相"两个部首,组合成字形。这种写法在现代已经不再使用。
以下是迟想的例句:
他性格迟钝,迟想而行。
与迟想相关的组词有:迟疑、迟缓、迟犹豫、迟疑不定。
与迟想意思相近的词语有思索、深思熟虑、成竹在胸。
与迟想意思相反的词语有轻率、鲁莽、草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