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尺蠖之伸其体。比喻人生遇时,得以舒展抱负。 唐 元稹 《四皓庙》诗:“舍大以谋细,虯盘而蠖伸。” 明 吾丘瑞 《运甓记·剪发延宾》:“孩儿,你须结纳贤豪,广延声誉,倘得鹊起,庶可蠖伸。”
“蠖伸”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基本释义
该词由“蠖”(尺蠖,一种昆虫,爬行时身体屈伸)和“伸”组成,字面指尺蠖伸展身体的动作。核心意义引申为人在适当时机施展才能、实现抱负,强调隐忍后的机遇把握。
比喻意义
常比喻人生际遇中的“屈伸之道”:暂时屈居逆境时积蓄力量,待时机成熟时展现能力,如《周易》中“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的哲学思想。
文学例证
用法说明
现代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创作,描述个人或群体在困境中隐忍,最终实现抱负的状态,含褒义色彩。
需注意,部分例证来源(如、3)权威性较低,建议结合权威词典或古籍原文进一步验证。
《蠖伸》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懒散麻痹不活跃的样子,也可以形容某些事物的进展慢慢发展。
《蠖伸》的拆分部首是虫和人,虫表示与虫有关,人表示是与人有关。它包含了13个笔画。
《蠖伸》是晋代干宝的《慧灯禅师西方记》中的一句话:“亦(蛀)者自适於蠖伸之物也。”后来演化为一个成语。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为「蠖伸」。
在古时候,「蠖伸」这个成语可以写成不同的形式,如「蛀伸」或「晢伸」。不过当前常用的写法是「蠖伸」。
她从小就是一个蠖伸的性格,懒散麻痹,一事无成。
蠖伸(名词)
蠕动(动词)
无所事事(成语)
慢腾腾
迟缓
积极
有活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