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厘的意思、抽厘的详细解释
抽厘的解释
抽取厘金。《清会典事例·户部·直省厘局》:“﹝ 咸丰 ﹞九年奏准, 山东省 在 登 、 莱 、 青 三府属海口,举办抽釐。”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利权二》:“厥后天下多故,餉无所出,始创为抽釐之法。”
词语分解
- 抽的解释 抽 ō 把中间的取出:把信抽出。 从事物中提出一部分:抽签。抽调(刼 )。抽查。抽头。抽薪止沸。 吸:抽烟。抽水。抽泣。抽咽。 概括:抽象。抽演。 减缩:抽缩。 引出,长出:抽青。抽芽。抽穗。抽纱。
- 厘的解释 厘 í 小数名,百分之一:厘米。 单位名(a.长度单位,中国一市尺的千分之一;b.重量单位,中国一市两的千分之一;c.地积单位,中国一市亩的百分之一;d.利率单位,年利一厘按百分之一计,月利一厘按千分
网络扩展解释
“抽厘”是一个历史经济术语,主要指清代征收的一种商业税,具体含义和背景如下:
一、基本释义
“抽厘”即抽取厘金,是清代中后期对商品运输征收的税种,按货物价值的一定比例(通常为1%)征收。该词由“抽”(抽取)和“厘”(指税率单位,1厘=1%)组合而成。
二、历史背景
- 起源时间:咸丰年间(1853年后)为筹措镇压太平天国的军饷而设立。
- 实施范围:最初在山东登州、莱州、青州等沿海口岸推行,后扩展至全国。
- 征收方式:对米、盐、布匹等货物在运输途中多次征税,税率名义为1%,实际因重复征收可达5%-10%。
三、社会影响
- 积极面:短期内缓解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 消极面:加重了商民负担,阻碍了商品流通,后期成为清末经济弊政之一。
四、字义分解
- 抽:指“从整体中取出一部分”,如抽查、抽税。
- 厘:此处特指税率单位(1%),而非长度或重量单位。
提示:若需了解更详细的厘金制度演变,可参考《清会典事例·户部》及薛福成《筹洋刍议》等史料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抽厘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抽厘(chōu lí)是一个中文词语,主要指的是以抽头方式收取的税款或费用。在古代中国,它常指的是商业活动中征收的一种税收或利润分成。现代汉语中,抽厘也可以表示一种通过抽头方式向投资者收取报酬的金融操作。
拆分部首和笔画:抽厘的部首是扌(手字旁),总共有7个笔画。
来源:抽厘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周书·昭化书》中,用于描述一种征收税款或费用的方式。后来逐渐广泛应用于商业和金融领域。
繁体:抽厘的繁体字为抽歷。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抽厘的汉字有一些变体写法,如“抽戾”、“抽戻”等。这些变体写法在现代汉字中已经很少使用了。
例句:1. 商队每次经过城市都要缴纳一定数额的抽厘。
2. 这家公司采取抽厘方式与投资者分享利润。
组词:抽厘款、抽厘法、抽厘银、抽厘吏
近义词:征税、税收、利润分成
反义词:分配、分红、免税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巴臂薄情无义緥裙本来面目彩藻仓皇无措串通茨草蹙痕电子器件缔好鼎纶耳参漏反走发签風麗感怿高情逸兴割鸡焉用牛刀更涉跟趾狗裘挂心桂玉骨头海头鸿勋侯氏蛟胎爝火钧甄兰新铁路擂鼙凉轩寥邈离尤轮印买拨来满口胡柴盟会梦想面试缗蛮木假山平身钱井经商潜润罄浄琴瑟之好如醉初醒善逝沈饮沈纡识途殊藩睡王亡书猥缩乡行翔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