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边远的属国或属地。《晋书·四夷传论》:“ 吐延 夙标宏伟,见方於 项籍 ;始遵朝化,遽夭於 姜聪 ;高节不羣,亦殊藩之秀也。” 唐 李商隐 《为柳珪谢京兆公启》:“控三 巴 百 濮 之雄,带 南詔 西山之险,人称异府,帝谓殊藩。” 唐 司空图 《复安南碑》:“金印示殊藩之宠,银簪增服冕之荣。”
“殊藩”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析:
基本含义
发音为shū fān,指边远的属国或属地。其中“殊”有特殊、偏远之意,“藩”本指屏障或封地,引申为附属地区。
古籍引证
其他释义争议
部分资料(如)提出“殊藩”可指“与众不同的学问或才能”,但此解释缺乏古籍支持,可能与“殊勋”“殊才”等词混淆,建议以主流释义为准。
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代文献或历史讨论中,形容远离中央政权管辖的边疆地区或附属国,例如:“唐司空图《复安南碑》以‘金印示殊藩之宠’,体现对边远属地的重视”。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可参考《晋书》、李商隐文集等文献。
「殊藩」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词汇,可以指代特殊的领地或疆域。在中文中,该词通常用来形容一些地理位置特殊、政治情况特殊或文化背景特殊的地方。
「殊藩」由「殳」和「艹」两个部首组成。其中「殳」是指武器上的柄,表示与军事或武力相关;「艹」则是指植物类的意思,代表与植物或自然环境有关。
根据部首和笔画,「殊藩」的拆分为:殳(殳-4画) + 艹(艹-3画)。
「殊藩」一词的来源较为复杂,其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在封建社会,帝王可以将一些地区设立为「藩」,由亲信的王公或亲属担任统治者,以巩固帝王的统治。这些「藩」地与中央政权有所区隔,地位相对特殊,因此被称为「殊藩」。
「殊藩」的繁体字为「殊藩」。
古代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一定的差异。据资料显示,古时候的「殊藩」一词可以采用以下写法:「殊藩」(後来写法)。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古代汉字的写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发生变化,所以确切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使用「殊藩」一词的例句:
1. 这个地方位于中央政权之外,被称为「殊藩」。
2. 在历史上,有很多「殊藩」地区,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具有独特性。
与「殊藩」相关的组词有:特殊、领地、疆域、地理、政治等。
与「殊藩」意思相似的近义词有:特殊地区、特别疆域、特色领土等。
与「殊藩」意思相反的反义词有:一般地区、普通领土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