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缗蛮的意思、缗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缗蛮的解释

鸟鸣声。《礼记·大学》:“《诗》云:‘緡蛮黄鸟,止于丘隅。’” 陆德明 释文:“‘緡蛮’音緜,一音亡巾反。《毛诗》作緜,传云:‘緜蛮,小鸟貌。’”按,“緜蛮黄鸟”,见《诗·小雅·绵蛮》。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字说·字异而义同》:“《诗》‘绵蛮黄鸟’,《大学》作‘緡蛮’。”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缗蛮”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古语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形、字源及经典用例三方面解析:

  1. 音形义解析

    “缗”读作mín,本义指钓鱼用的丝绳,后引申为穿铜钱的绳子,如《说文解字》释为“钓鱼也”。在古语中亦指代钱币计量单位(如“钱贯”)。

    “蛮”原指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后扩展为粗野、强悍之意,如《诗经》中“蠢尔蛮荆”即表此义。

    组合成“缗蛮”时,多取“缗”的丝绳意象与“蛮”的原始野性,形成一种复合意象,可理解为“如丝绳般缠绕的野性状态”或“未被驯化的自然风貌”。

  2. 经典用例溯源

    该词可见于《礼记·大学》中“缗蛮黄鸟,止于丘隅”,此处“缗蛮”形容黄鸟鸣叫声的细碎连绵,后朱熹注解为“鸟声之杂而微也”,体现其拟声用法。此例亦成为儒家“知止”哲学的重要譬喻。

  3. 词义演变考据

    汉代注疏家郑玄在《礼记注》中释“缗蛮”为“小鸟貌”,侧重形态描述;至宋代儒者则强调其象征“微小事物中蕴含天理”的理学内涵。现代《汉语大词典》综合古注,定义为“鸟鸣声;亦指微小之物”。

参考资料:本文释义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礼记正义》(中华书局点校本)及《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等权威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

“缗蛮”是一个古典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文献语境分析,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一、字词本义

  1. 拟声/形态描述
    原指鸟鸣声或小鸟轻巧的样貌。例如《礼记·大学》引用《诗经》时写作“緡蛮黄鸟,止于丘隅”,陆德明《经典释文》注“緡蛮”为“緜蛮”,解释为“小鸟貌”()。此处的“缗蛮”与“緜蛮”为异体字,均读作mián mán(注音:ㄇㄧㄢˊ ㄇㄢˊ),用于描摹黄鸟的鸣叫或轻盈姿态。

  2. 文献中的异体现象
    宋代孙奕《履斋示儿编》提到,《诗经·小雅》原篇名“緜蛮”,而《礼记·大学》引作“緡蛮”,属同词异写()。


二、诗歌背景(《小雅·緜蛮》)

《小雅·緜蛮》是一首政治讽喻诗,被收录于《诗经》雅诗部分。据汉典权威解析():


“缗蛮”既可指鸟鸣或小鸟的形态,也是《诗经》中一首诗的篇名,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若用于文学赏析,建议直接阅读《小雅·緜蛮》原文,并结合历代注疏综合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八采暴殒轻生倍至卜宅草室尝试嘲亵抽薹偢问单方胆汁垫料刁悍厄劫二豪防弭犯傻腹非心谤富贵狗门衮龙袍寒麦恒民豁眼鹄色降黜吉里骨碌镜鉴惊怜救取激越箕箒之使濬浦侩驵来孙列曜鸬鷀酒履真闾中满脸生花谩言耐冬坡地泼风骞谔栖凭热切散花天女沙线盛推手长隋衅踏踧逃劫桃夭李艳厅事无双亭无妄相畴小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