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琴瑟之好”是一个汉语成语,读作qín sè zhī hǎo,主要用于描述夫妻间感情和谐、融洽的关系。以下是详细解释:
若需进一步了解成语的演变或相关诗词引用,可参考《诗经》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
《琴瑟之好》是指音乐琴瑟之间的和谐相合。琴和瑟都是古代乐器,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代表着音乐的美好和和谐。《琴瑟之好》这个词用来形容音乐之美和乐器间的协调融洽。
《琴瑟之好》的拆分部首为王、石,分别代表着“玉”和“石”。具体的拆分笔画如下:
琴:王(5画)+⺌(4画)
瑟:王(5画)+石(5画)
之:丿(1画)+一(1画)
好:女(3画)+子(3画)
《琴瑟之好》最早出自《诗经·秦风·无衣》,其中的一句:“无衣之好,大宗之琴瑟。”意思是穷人即使没有衣物也能够拥有一颗宽广心灵,能够欣赏并享受音乐的美好。后来这句话成为了成语,并被引申为形容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配合默契的情景。
《琴瑟之好》的繁体字为「琴瑟之好」,并无特殊差异。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具体的写法如下:
琴:王(3画)+玉(5画)
瑟:王(3画)+口(3画)+石(5画)
之:丿(1画)+一(1画)
好:女(3画)+子(3画)
他们的合作就像琴瑟之好,每次演出都完美无缺。
琴曲、瑟琴、琴弦、瑟弦、琴音、瑟音
默契、协调、和谐
不和、不协调、不和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