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凉轩的意思、凉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凉轩的解释

凉阁。 唐 李益 《宿冯翊夜雨赠主人》诗:“凉轩辞夏扇,风幌揽轻裯。” 唐 刘禹锡 《翠微寺有感》诗:“朱旗迎夏毕,凉轩避暑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凉轩是汉语中一个富有诗意的复合词,由“凉”与“轩”二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供人乘凉、避暑的敞亮廊屋或开敞式建筑。以下从释义、文化意象及引申义三方面详细解析:


一、基础释义

  1. 字义构成

    • 凉:本义指温度低、清爽,引申为避暑、纳凉。《说文解字》释“凉”为“薄寒”,强调微寒宜人的体感。
    • 轩:原指有窗的长廊或小屋,后泛指高敞、开敞的建筑物。《玉篇》注“轩”为“殿堂前檐特起、曲椽无中梁者”,突出其通透性。

      二者结合,“凉轩”即指专为避暑而建、通风敞亮的休憩空间。

  2. 词典定义

    据《汉语大词典》,凉轩指“夏日纳凉用的敞厅或廊屋”,常见于园林、庭院中,如:“池畔筑凉轩,竹荫蔽日。”(来源:《汉语大词典》第7卷)


二、文化意象与文学运用

  1. 古典诗词中的意境载体

    凉轩在文人笔下常象征清幽闲适的生活,如:

    • 白居易《香山避暑二绝》:“纱巾草履竹疏衣,晚下香山蹋翠微。一路凉风十八里,卧乘篮舆睡中归。” 诗中“凉风”与隐逸的“凉轩”意境相通。
    • 李白《夏日山中》:“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虽未直写凉轩,但“青林”“松风”勾画出天然凉轩的野趣。
  2. 园林建筑中的实体形态

    中国传统园林常设临水凉轩,利用水体降温、借竹木遮荫。如苏州拙政园的“倚玉轩”,三面环水、四面开窗,为典型凉轩设计(来源:《中国古典园林史》)。


三、引申象征意义

  1. 心灵避暑之所

    凉轩在文学中渐成精神栖息地的隐喻。如陆游诗“心静自然凉”,赋予凉轩超脱烦嚣的哲学意味(来源:《剑南诗稿校注》)。

  2. 社会空间的雅称

    宋代以后,文人将雅集茶会的场所称为“凉轩”,凸显其文化社交功能。例:“客至凉轩煮月团,笑谈犹带北风寒。”(来源:《梦溪笔谈》卷九)


参考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凉轩”是一个古典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建筑中的避暑场所。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凉轩”指建在庭院或园林中的凉爽小亭阁,通常设计有门窗和通风结构,供人们在夏季避暑、休憩。其名称由“凉”(凉爽)和“轩”(有窗的长廊或小室)组合而成。


二、特点与功能

  1. 结构特征:多为木质或石质建筑,四面开窗,便于通风纳凉,常与水池、竹林等自然景观结合。
  2. 使用场景:古代文人雅士常在凉轩中品茶、赏景、作诗,例如唐诗中“凉轩避暑来”便描绘了其避暑功能。

三、文学出处

该词多见于唐代诗词:


四、延伸意义

在文学语境中,“凉轩”也隐含着闲适淡泊的生活态度,成为古代文人追求精神清凉的象征。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歌背景或建筑形制,可参考沪江词典或查字典的详细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按杀钞引法赪虬珠充颎大道二传手反咬凤将雏抚弦腹有鳞甲刚肠公案学宫树关余归马汗流接踵爀爀虹桥环杰讲订金错浄面金襕机微捐瘠馈路磊落不覊两三凓冽流觞罗圈面腆暮年木杨城暮子南贝鲵鱙偶数漂渺譬说諐则曲毁杀定沈佚甡植霜芜竖夫殊名死败私树天位屠场为乐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无微不至乡味先意萧疎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