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梵经的意思、梵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梵经的解释

贝叶经;佛经。 唐 司空曙 《赠衡岳隐禅师》诗:“讲席旧逢山鸟至,梵经初向竺僧求。”《宋史·外国传六·天竺》:“ 乾德 三年, 沧州 僧 道圆 自西域还,得佛舍利一水晶器、贝叶梵经四十夹来献。” 元 吴莱 《东夷倭人小折迭画扇子歌》:“ 徐市 子孙附飞舲, 奝然 家世杂梵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梵经是汉语中对古印度宗教哲学经典的统称,主要指以梵语书写的吠陀文献及佛教经典。“梵”源于古印度宗教概念“梵天”(Brahmā),在佛教传入中国后,该词被赋予宗教经典的特殊含义。

从内容构成看,梵经包含三类核心文献:

  1. 吠陀本集:如《梨俱吠陀》《娑摩吠陀》,记录祭祀仪轨与颂诗;
  2. 佛教梵语文献:包括《般若经》《华严经》等大乘经典,通过佛经汉译运动传入中国;
  3. 奥义书:探讨“梵我合一”哲学思想,如《伊莎奥义》。

梵经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唐代玄奘译经时确立“五不翻”原则,其中“秘密故不翻”特指梵语咒语的音译传统。现存北京房山石经中仍保留部分梵文贝叶经摹刻文本。

网络扩展解释

“梵经”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层核心含义,需结合具体使用场景区分:

一、基本含义(佛教相关)

指用梵文书写或翻译的佛经,尤指记录在贝叶上的经文。该用法多见于中国古代文献,例如:

二、哲学经典(印度吠檀多派)

特指印度哲学经典《梵经》(Brahma Sutra),又称《吠檀多经》。这是吠檀多派的核心文献,成书于公元前450年至公元200年间,作者为跋达罗衍那。主要特点包括:

  1. 内容结构:共555条格言式经文,分四卷讨论“梵”与宇宙本质,驳斥其他学派观点。
  2. 核心思想:提出“梵我合一”理论,主张宇宙终极实在(梵)与个体灵魂(我)本质同一。
  3. 历史影响:成为商羯罗等哲学家注释的基础,深刻影响了印度教思想体系。

辨析要点

维度 佛经含义 哲学经典含义
载体 贝叶/纸质经文 格言体哲学文本
主要领域 宗教传播 形而上学哲学
时间维度 贯穿佛教传播史 公元前5世纪-公元2世纪
现代使用 多见于历史文献 哲学研究常用术语

注:由于历史文献中两种含义存在交叉引用,需结合具体文本语境判断。例如元代吴莱诗句中的“梵经”指向佛教经典,而哲学讨论中的“梵经”特指吠檀多派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草黄云白苎衫笔记超特乘戈垂白畜君催化剂盗明答扰东床恩命二江肺叶分省鬼草鬼星还令画眉府换佃讳穷魂飞胆颤匠心独妙节料羁跼荆棘律精娴尽美客曹科率磊落愣怔卖犯马酒绵区陪奁房起集轻饶素放青由琴瑟和好凄轸妻子绻慕乳兽三樵善刀而藏上木驴闪烁其辞省眼石菖蒲市点十二律输赕岁丰年稔万原维初未芽纤度谢傅墩习惯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