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指大规模兴兵打仗,后亦指动用很多人力去做某件事,多含有小题大作的意思。《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小人到有一计在此,不消劳师动众,教他一个也逃不脱。”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时举朝不知 準噶尔 内乱,狃於辛亥败兵之事,不愿劳师动众。” 艾芜 《百炼成钢》第八章:“我看还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用不着劳师动众。”
“劳师动衆”(现多写作“劳师动众”)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要点解释:
原指大规模调动军队作战,后引申为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去做某件事,常带有“小题大做”的贬义色彩。例如《红楼梦》中提到“不劳师动众”指避免繁琐的人力消耗。
常用于批评过度动员的行为。例如:“社区修个路灯而已,何必劳师动众召集全单位?”(现代口语化表达)。
如需查看更多古典文献例句或详细出处,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红楼梦》《醒世恒言》等原著。
《劳师动众》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动用众多的员工或工人,通常用来形容集结大批人力物力来完成某项工作或任务。
《劳师动众》是由两个汉字组成,从部首上来看,第一个字“劳”属于“力”部,第二个字“众”属于“人”部。按照笔画来分,第一个字有7画,第二个字有6画。
《劳师动众》最初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籍闻项羽已死,曰:‘出,吾劳师动众力屈食。’”后来逐渐演化为成语,用来形容动用众多人力物力。
在繁体字中,劳师动众的写法为「勞師動眾」。
在古代,劳师动众的写法略有不同,劳字的古代写法为「僚」,师字的古代写法为「師」,动字的古代写法为「動」,众字的古代写法为「眾」。
1. 他们为了完成这个项目,劳师动众,日夜奋斗。
2. 这场突发事件使得政府需要劳师动众来进行紧急救援。
1. 劳心动力:指使出全部心力。
2. 动情众生:引起众人的共鸣或激发共同的情感。
3. 应众而响:指对众多人的要求有所回应。
征人而至、万众一心、号召群众
一人成众、鸡犬不留、寥寥无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