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放逸的意思、放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放逸的解释

(1).放纵逸乐。《逸周书·时训》:“蜩不鸣,贵臣放逸。” 朱右曾 校释:“放逸,放纵晏佚。” 清 王锡振 《<嬃砧课诵图>序》:“日惴惴於悲思忧戚之中,不敢稍自放逸。”

(2).豪放不羁。《南史·张充传》:“言论放逸,一坐尽倾。”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于鹄》:“有诗甚工,长短间作,时出度外,纵横放逸,而不陷于疎远,且多警策。”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文三桥》:“意气放逸,旁若无人。”

(3).离散;失散。《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忽迁化而不反兮,魂放逸以飞扬。” 北齐 刘昼 《新论·防欲》:“人有牛马放逸不归,必知收之。” 宋 曾巩 《<陈书目录>序》:“世统数更,史事放逸。” 明 李东阳 《<嘉兴府志>序》:“ 东汉 以降,记载日益繁,而放逸磨灭,不可胜计。”

(4).佛教谓不守佛门规矩。 唐 白居易 《东都圣善寺钵塔院主智如和茶毗幢记》:“大师自出家至即世……施法行化者五十五载,而身相长大,面相端严,心不放逸,口无戏论。”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放逸”是一个多义词汇,其含义因语境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可从以下四方面理解:

一、基本释义

  1. 放纵逸乐
    指行为上不加约束,沉迷享乐。例如《逸周书》提到“贵臣放逸”,即指权贵放纵享乐。
  2. 豪放不羁
    形容性格或艺术风格洒脱自由,不受拘束。如元代《唐才子传》称于鹄的诗“纵横放逸”,即赞其豪迈洒脱。
  3. 离散、失散
    多用于描述人或事物分散、流落的状态。如《汉书》中“魂放逸以飞扬”,即指魂魄离散。

二、佛教释义

在佛教语境中,“放逸”指不守戒律、懈怠修行的状态,与“摄持”(专注修行)相对。佛家强调“慎勿放逸”,即警示修行者不可松懈。

三、文学与艺术中的应用

常用于评价文人或艺术作品的风格。例如:

四、古籍中的用例


“放逸”既可指行为放纵、性格洒脱,也可描述离散状态或佛教中的懈怠,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若需查看更多古籍例句或佛教释义,可参考、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放逸是一个描述某人行为或态度的词语,意思是放任自己或不拘束,不受约束的状态。放逸可以分为两个部首,分别是放(fang)和逸(yi)。放的笔画数为4画,逸的笔画数为11画。 放逸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最早来源于《诗经·小雅·鹤鸣》一篇中。在繁体中文中,放逸的写法与简体中文相同。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放逸的写法并无特殊变化,与现代汉字基本一致。 以下是放逸在句子中的例句: 1. 他不喜欢被人束缚,喜欢过放逸的生活。 2. 每天晚上,她喜欢到海边漫步,尽情放逸。 与放逸相关的组词包括:自由放逸、放逸生活、放逸状态等。 放逸的近义词包括:放任、自由、自在等。 放逸的反义词包括:约束、拘束、束缚等。

别人正在浏览...

敖惰八辈蚕伯叔变复蚕具筹笔驿莼羹大雪抵牛断梗飘蓬哆啰呢恩力二日本方谨副能感光片关夫子观事寒塘寒音好莱坞肩劳任怨赍带节敛济和进爵绢丝峻诋扛长工抗尘灵泛凌窘卢李罗立蛮歌迷离恍惚羃羃勤儿清滑青牛妪日气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声威大震神我视若无睹湿疹疏附抟精土地神屯耕婉和万机主纬纱崴嵬蜗角乌嘷五劳七伤险僻宵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