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莼羹的意思、莼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莼羹的解释

用蓴菜烹制的羹。《晋书·陆机传》:“尝诣侍中 王济 , 济 指羊酪谓 机 曰:‘卿 吴中 何以敌此?’答云:‘千里蓴羹,未下盐豉。’时人以为名对。”《说郛》卷十九引 宋 曾三异 《因话录·蓴羹》:“‘千里蓴羹,未下盐豉。’世多以淡煮蓴羹,未用盐与豉相调和。非也!盖末字误书为未, 末下 乃地名, 千里 亦地名。此二处产此二物耳。其地今属 平江郡 。” 清 金农 《闻喜县中早发》诗:“脯腊膎胰非不饱,未免秋风刮面思蓴羹。”

蒓羹:莼菜做的羹。 唐 张志和 《渔父歌》:“ 松江 蟹舍主人欢,菰饭蒓羹亦共餐。” 宋 周邦彦 《蓦山溪》词:“玉簫金管,不共美人游,因箇甚,烟雾底。独爱蒓羹美。”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二次大失败》:“ 张翰 在 西晋 齐王炯 的幕下,因秋风起而思食 江 东莼羹,因而离开了 齐王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莼羹,指以莼菜为主要原料烹制的羹汤,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菜肴。其词义可从三方面解析:

  1. 本义与食材构成

    莼羹的“莼”即莼菜,属睡莲科水生植物,叶片呈椭圆形,茎叶表面附有透明胶质。《齐民要术》记载“莼羹需取四月嫩茎,以鲈鱼脍佐之,汤清味鲜”。羹指浓汤,古代多用于指代以蔬菜、肉类熬煮的流食。

  2. 历史典故与引申义

    典故“莼鲈之思”使莼羹成为思乡归隐的文化符号。据《晋书·张翰传》载,西晋张翰因思念故乡吴中的莼羹、鲈鱼脍,辞官归隐,后世遂以“莼羹之思”喻指乡愁与淡泊名利之心。唐代白居易诗中“犹有鲈鱼莼菜兴,来春或拟往江东”亦化用此典。

  3. 文学意象与地域特色

    莼羹多见于江南诗文,如宋代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暗含莼羹所代表的江南闲适生活。现代《汉语大词典》释其为“吴地风味名肴”,凸显其地域饮食文化属性。

例句参考:《世说新语·识鉴》载“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此处“菰菜羹”与莼羹意涵相通。

网络扩展解释

“莼羹”指用莼菜烹制的羹汤,是中国古代江南地区的特色菜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下是详细解释:

1.字面含义

莼羹由水生植物莼菜(叶片呈椭圆形,表面有胶质)制成,其嫩叶滑嫩清香,常与鱼、肉等搭配煮羹。因莼菜本身味道清淡,需佐以盐、豉(豆豉)等调味。

2.历史典故

3.文化地位

莼羹自古被视为江南风物代表,清代乾隆帝南巡时多次品尝,甚至将其列为贡品。其口感滑润、清香独特,常出现在文人诗词中,承载着对江南生活的眷恋与雅致情趣的追求。

4.相关延伸

别人正在浏览...

巴儿辨学不辍钞集称首痴挣宠儿重来郭伋大呆大横丹枝耋艾涤汔尔诈我虞反感风柯丰取刻与恭虔豪笔户外揭疮疤敬让经意金鸭九滨骊靬轥轹理顺流庸落伍芦莩满秩冥目慕嫪南棹北辕鸟粪层墙进签押窍中气不愤凄清铨核忍口肉雷神弦沈渍蛇入筩中曲性在说真的鉥心刿目司成私独速患锁骨贪横团红吞舟之鱼歪充武冲戊己校尉邪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