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莼羹的意思、莼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莼羹的解释

用蓴菜烹制的羹。《晋书·陆机传》:“尝诣侍中 王济 , 济 指羊酪谓 机 曰:‘卿 吴中 何以敌此?’答云:‘千里蓴羹,未下盐豉。’时人以为名对。”《说郛》卷十九引 宋 曾三异 《因话录·蓴羹》:“‘千里蓴羹,未下盐豉。’世多以淡煮蓴羹,未用盐与豉相调和。非也!盖末字误书为未, 末下 乃地名, 千里 亦地名。此二处产此二物耳。其地今属 平江郡 。” 清 金农 《闻喜县中早发》诗:“脯腊膎胰非不饱,未免秋风刮面思蓴羹。”

蒓羹:莼菜做的羹。 唐 张志和 《渔父歌》:“ 松江 蟹舍主人欢,菰饭蒓羹亦共餐。” 宋 周邦彦 《蓦山溪》词:“玉簫金管,不共美人游,因箇甚,烟雾底。独爱蒓羹美。”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二次大失败》:“ 张翰 在 西晋 齐王炯 的幕下,因秋风起而思食 江 东莼羹,因而离开了 齐王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莼羹”指用莼菜烹制的羹汤,是中国古代江南地区的特色菜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下是详细解释:

1.字面含义

莼羹由水生植物莼菜(叶片呈椭圆形,表面有胶质)制成,其嫩叶滑嫩清香,常与鱼、肉等搭配煮羹。因莼菜本身味道清淡,需佐以盐、豉(豆豉)等调味。

2.历史典故

3.文化地位

莼羹自古被视为江南风物代表,清代乾隆帝南巡时多次品尝,甚至将其列为贡品。其口感滑润、清香独特,常出现在文人诗词中,承载着对江南生活的眷恋与雅致情趣的追求。

4.相关延伸

网络扩展解释二

莼羹是一道传统的中式菜肴,在汉字中的意思是一种由莼菜制成的羹汤。词语“莼羹”的拆分部首是“艹”和“⺮”,两者分别代表草本植物和竹子。根据笔画计算,它由12个笔画组成。 “莼羹”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演变经过繁体字也可以写作“蓴羹”。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它的部首“艹”被写作“⺁”,而部首“⺮”则保持不变。 以下是一个例句,“今天我吃了一碗美味的莼羹。”这句话使用了“莼羹”来描述一碗美味的莼菜汤。 与“莼羹”相关的组词包括“莼菜”和“羹汤”。莼菜是用来制作莼羹的主要食材,而羹汤则是指类似于莼羹的汤类菜肴。 莼羹的近义词可以是“蓴羹”,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这是一个繁体字的变体。 至于反义词,莼羹的概念相对独特,很难找到一个直接的反义词。但是,与汤相对的可能是干炒、煎炸或者烤制的食物。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