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大雪的意思、大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大雪的解释

(1).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十二月六日、七日或八日。《汉书·律历志上》:“星纪,初斗十二度,大雪。” 南朝 梁 崔灵恩 《三礼义宗》:“十一月,大雪为节者,形於小雪为大雪。时雪转甚,故以大雪名节。” 清 曹寅 《赴淮舟行杂诗》之十二:“客程过大雪,家信只空函。”

(2).指降雪量大的雪。《左传·隐公九年》:“平地尺为大雪。” 唐 卢纶 《和张仆射塞下曲》之三:“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大雪”是汉语中具有双重含义的词汇,既指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也形容特定天气现象。

一、作为节气的“大雪”

“大雪”是冬季第三个节气,时间为每年公历12月6日至8日之间。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55°,北方地区常出现显著降温和强降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该节气反映了古代农耕社会对自然气候的观察总结,是寒潮活跃的标志期,民间有“瑞雪兆丰年”的农谚。

二、作为天气现象的“大雪”

从气象学角度,“大雪”指24小时内降雪量达到5.0—9.9毫米的强降雪过程。《大气科学名词(第三版)》定义其为“能见度低、积雪深厚的降水现象”,多伴随低温与大风。中国气象局将“暴雪”与“大雪”分级,后者虽强度稍弱,但仍可能对交通、农业造成影响。

三、文化引申义

在文学语境中,“大雪”常象征纯洁、肃穆的意境。如《诗经》中“雨雪雰雰”描绘的雪景,以及柳宗元“独钓寒江雪”的孤寂意象,均体现汉语词汇丰富的文化内涵。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大雪”一词的详细解释,综合多来源信息整理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节气名称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冬季第三个节气,时间在每年公历12月6-8日,太阳到达黄经255度。与小雪节气类似,它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标志着仲冬正式开始。

  2. 天气现象
    指降雪量大、积雪深厚的雪。《左传》记载“平地尺为大雪”,唐代卢纶诗句“大雪满弓刀”均描述此现象。

二、气候特征

三、文化意义

四、常见误区

“大雪”节气名称源于降雪概率增大,而非指雪量一定多。实际气象学中,24小时降雪量≥5毫米才称为“大雪”。

别人正在浏览...

安徒生童话集腤臜白足禅师璧除炳炳烨烨布牌长笛邻家朝奏夕召承包经营出滞歹意盗犯倒竖点明电子表洞烛其奸風矩个人混合泳宫室过誉怳然黄毵毵黄银树活阎王饥民经见进门彩机颖捔目空寥连辔脸水灵府零替柳衢花市玫瑰瓮暮鼓南北对话内纤能政凝邃翩翾平贾贫剧嚷刮人曹郎软瘫架释教试业爽亮思虑速客泰华往蹇五公五均无它午天相徽心粗气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