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方釳的意思、方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方釳的解释

马饰名。铁制,在马头上。一说在车辕两边,防马之相突。《文选·张衡<东京赋>》:“方釳左纛,鉤膺玉瓖。” 薛综 注:“方釳,谓辕旁以五寸铁鏤锡,中央低,两头高,如山形,而贯中以翟尾,结著之辕两边,恐马相突也。”《说文·金部》:“釳,乘舆马头上防釳,插以翟尾铁翮,象角。” 段玉裁 注:“ 蔡邕 《独断》曰:‘方釳,铁也,广数寸,在马騣后,有三孔,插翟尾其中。’…… 蔡 云在马髦后, 薛 云在辕两边。马髦之后,正负辕处也,与 许 云在马头上者不同。”《后汉书·舆服志上》:“乘舆、金根、安车、立车……驾六马,象鑣鏤鍚,金鋄方釳,插翟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方釳是古代车马器具中的一种金属部件,特指安装在车辕前端、马轭两侧的方形插销或装饰物。其核心功能为固定轭与衡的连接,防止轭在行驶中脱落,同时兼具装饰性作用。以下从形制、功能及文化内涵三方面分述:


一、形制特征

  1. 材质与结构

    方釳以青铜铸造为主,呈方形或长方形的片状、管状结构,中部常有穿孔用于穿绳固定。部分高级车马具的方釳表面铸有兽面纹、云雷纹等纹饰,体现青铜时代的工艺特征。

    来源:《中国古代车马器辞典》(中华书局,2012年)

  2. 安装位置

    位于车辕与马轭衔接处,左右对称分布,通过绳索或榫卯与车衡(车辕前端的横木)连接,形成稳定的受力结构。

    来源:《商周青铜车马器研究》(文物出版社,2009年)


二、功能与用途

  1. 核心机械作用

    方釳是轭与衡的关键连接件,通过其方形插孔约束轭的位置,避免马匹牵引时轭滑动或脱离,保障车体稳定性。

    来源:《中国古车舆名物考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2. 礼仪与等级象征

    在周代礼制中,方釳的纹饰复杂度与材质(如是否错金银)反映车主身份等级。《周礼·考工记》载“轭饰以釳”,表明其被纳入车马礼器系统。

    来源:《周礼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整理本)


三、文化衍伸与文献佐证

  1. 文字学溯源

    “釳”字从“金”部,本义指金属马具。《说文解字·金部》:“釳,乘舆马头上防轭。从金,气声。”印证其防脱功能。

    来源:《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影印版)

  2. 考古实证

    河南安阳殷墟车马坑、陕西秦陵铜车马均出土过青铜方釳实物,其方形中空结构与文献记载相符,佐证其为商周至秦汉车制的标准构件。

    来源:《殷墟发掘报告:车马坑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网络扩展解释

“方釳”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马具或车马装饰,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方釳指古代马车上的一种金属装置,其功能有两种说法:

    • 马头装饰:铁制饰物,安装在马头上,形似角状,用于割除网罗障碍。
    • 车辕防护:另一种说法认为方釳位于车辕两侧,防止马匹相互冲撞。
  2. 结构与用途

    • 根据《说文解字》和《东京赋》的注释,方釳以铁制成,中央低、两头高,呈山形,并可能插有翟尾(雉鸡尾羽)作为装饰。
    • 其设计既具备实用防护功能(如防马相突),也带有礼仪装饰性质。
  3. 读音与字形

    • 拼音:fāng xì(“釳”读作xì,与“隙”同音)。
    • 结构:“方”为独体字,“釳”为左右结构,从“金”部,强调金属材质。

文献参考:

“方釳”是兼具实用性和装饰性的古代马具,具体位置因文献记载略有差异,但核心功能均围绕保护马匹或车辆。

别人正在浏览...

挨门逐户扳龙杯衔辨卑标新创异碧螺春不吃劲藏锋敛锐叉竿昌衍长语酬奠辏遇簇合麤饘挡子耋嗟恶誓风亭風致分率浮航沟施简廸降婚疆疆焦燥岕茗谨耳迥胜课堂狂谲款眷酷祸愧羞勒卒敛瘗利胜漏板露宿谧然起酵骑驴酒启用雀屏神瞽拭目倾耳守寡书粮四隩梭尖棠谿条蘖同赏脱脂顽心委备文命武进仙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