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浮航的意思、浮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浮航的解释

并船而成的浮桥。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江水 翼县 转注,故有东渡西渡焉。东南二渡通 临海 ,并汎单船为浮航。”《晋书·蔡谟传》:“ 蔡公 过浮航,脱带腰舟。”《说郛》卷五四引 宋 周煇 《北辕录》:“十三日至 黄河 ,浮航以渡,自南抵北,用船八十五隻,各阔一丈六七尺,其布置相去又各丈餘,上实算子木,復覆以草,曳车策马而过,如履平地。”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浮航”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用船只连接而成的浮桥,常见于历史文献和军事用途。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浮航”指通过并排船只或单船相连形成的临时性浮桥,主要用于跨越水域。古代文献中常称其为“舟梁”“浮桁”或“战桥”。


二、结构与特点

  1. 船只连接:通常以多艘船横向排列,上铺木板或算子木(如《水经注》记载用单船连接)。
  2. 临时性:因搭建便捷、可快速拆除,多用于军事行动或临时交通。
  3. 稳定性:虽为临时结构,但通过固定船只和铺设材料(如草、木板),可承载车马通行。

三、历史应用


四、文献记载


五、现代延伸

现代语境中,“浮航”一词已较少使用,但在部分领域(如船舶设计)可能借指浮动式航行结构。

网络扩展解释二

浮航这个词常用来形容轻轻飘浮、徐徐飞舞的状态或动作。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氺(水),右边是航(行走)。根据笔画组成,氺部有四画,航部有八画。浮航一词来源于古代汉字,并在繁体字中保留。在古时候,浮航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航部在水部的上方写作畋,畋上方放置一个点表示飞舞,整体像两只鸟在空中飞行。例如,字典中给出的一个古代写法为“畋主”。使用浮航一词的例句可以是:“彩色气球在蔚蓝的天空中浮航着。” 组词方面,可以构成浮航的相关词汇有浮船、浮现、飘浮等。与浮航近义的词汇有飘飞、飘动,相反义词可以是沉沦。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