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浮航的意思、浮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浮航的解释

并船而成的浮桥。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江水 翼县 转注,故有东渡西渡焉。东南二渡通 临海 ,并汎单船为浮航。”《晋书·蔡谟传》:“ 蔡公 过浮航,脱带腰舟。”《说郛》卷五四引 宋 周煇 《北辕录》:“十三日至 黄河 ,浮航以渡,自南抵北,用船八十五隻,各阔一丈六七尺,其布置相去又各丈餘,上实算子木,復覆以草,曳车策马而过,如履平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浮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用船只、筏子等浮体连接并固定于水面之上,临时构成的通道或桥梁设施。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础释义(桥梁设施)

    指用船只、木筏或其他浮于水面的物体并列连接,并在其上铺设木板等物所构成的临时性桥梁。这种结构主要用于解决渡河问题,尤其在军事行动或临时交通需求中常见。其本质是一种浮桥。

    来源依据:《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对“浮航”的释义明确指向“即浮桥”。

    来源依据:《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辞书出版社、崇文书局,2010年)在相关条目中也印证了“浮航”与浮桥的等同关系。

  2. 历史应用与语境

    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尤其在描述军事或交通设施时频繁出现。例如,史书中记载军队为渡河而“连舰为浮航”或“架设浮航”。它强调的是一种临时性、可移动的水上通道,区别于固定的石桥或木桥。在六朝时期(如三国、东晋南朝),长江等大江大河上常架设浮航以沟通两岸。

    来源依据:历史文献如《三国志》、《晋书》、《宋书》等军事记载中可见“浮航”的应用实例,其含义与《汉语大词典》释义相符。

    同义参考:“舟桥”一词常作为其同义或近义表述。

  3. 现代延伸与理解

    虽然现代固定桥梁技术发达,“浮航”作为实体设施已较少见,但该词仍保留在汉语词汇库中,用于指代历史上或特定情况下(如救灾、军事演习)搭建的浮桥。在理解上,它侧重于利用浮力原理构建的水上通行方式。

    来源依据:现代汉语工具书及历史、军事类著作在描述古代渡河方式时,仍沿用此释义。其核心含义具有稳定性。

网络扩展解释

“浮航”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用船只连接而成的浮桥,常见于历史文献和军事用途。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浮航”指通过并排船只或单船相连形成的临时性浮桥,主要用于跨越水域。古代文献中常称其为“舟梁”“浮桁”或“战桥”。


二、结构与特点

  1. 船只连接:通常以多艘船横向排列,上铺木板或算子木(如《水经注》记载用单船连接)。
  2. 临时性:因搭建便捷、可快速拆除,多用于军事行动或临时交通。
  3. 稳定性:虽为临时结构,但通过固定船只和铺设材料(如草、木板),可承载车马通行。

三、历史应用


四、文献记载


五、现代延伸

现代语境中,“浮航”一词已较少使用,但在部分领域(如船舶设计)可能借指浮动式航行结构。

别人正在浏览...

哀弄哀听败井颓垣闭骨辟吏嬖御士超雪次韵登来断蛟刺虎二南封公高能燃料肱骨购办乖逆桂板孤质痕累讙谑回心浑博剞兼功笺纸交眩金石之坚劳模累卵之危留尼汪岛聋丞緑柰毛节没水纆牵囊书念望箝兵穷寡燃指桡折润色扫境僧戒山嶂升号慎小谨微筮人霜稻悚踊宿儒天空啼叫吐噜讬援吐焰外色庠序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