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文命的意思、文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文命的解释

(1).文德教命。《书·大禹谟》:“文命敷於四海,祗承于帝。” 孔 传:“言其外布文德教命,内则敬承 尧 舜 。” 明 张居正 《恭述祖德》诗:“武功既燀赫,文命迺丕釐。”

(2).传说为 夏禹 之名。《史记·夏本纪》:“ 夏禹 名曰 文命 。” 司马贞 索隐:“ 太史公 皆以 放勋 、 重华 、 文命 为 尧 、 舜 、 禹 之名,未必为得。”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斯则陟方之死,其殆 文命 之志乎?”《旧唐书·哀帝纪》:“著 重华 纳麓之功,彰 文命 导川之绩。”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大家终于知道 鲧大人 因为治了九整年的水,什么效验也没有,上头龙心震怒,把他充军到 羽山 去了,接任的好像就是他的儿子 文命 少爷,乳名叫作 阿禹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文命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均具有权威文献依据:


一、大禹的本名

据《史记·夏本纪》记载,“文命”是夏朝开国君主禹的名字,象征其以文德治世的功绩。

来源:司马迁《史记·夏本纪》载:“夏禹,名曰文命。”

文献依据:此说源自《尚书·大禹谟》中“文命敷于四海”的记载,指大禹以文明教化治理天下。


二、帝王以文德治国的天命

引申指君主顺应天命,通过礼乐教化治理国家。

来源:


三、政令文书

古代亦指帝王颁布的诏令或典章制度。

来源:

《逸周书·谥法》云:“经纬天地曰文”,强调以文书规范秩序。


综合释义:

“文命”的核心含义始于大禹之名,后扩展为“以文德治国”的帝王天命,并衍生出政令文书之义。其文化内涵始终围绕“文治教化”这一儒家思想核心,体现了中华传统政治文化中对德治的推崇。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
  3. 《尚书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4. 《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文命”一词在汉语中有两层核心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文德教命

指以文德教化民众的政令或治国理念。该释义源自《尚书·大禹谟》中的记载:“文命敷於四海,祗承于帝”,意为将文德教化广泛传播,并恭敬地继承先帝的治国之道。后世如明代张居正的诗句“武功既燀赫,文命乃丕釐”也沿用此意,强调文治与武功相辅相成。

二、夏禹的别名

根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夏禹名曰文命”。但学者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提出质疑,认为司马迁将“文命”直接作为禹的名字可能不够严谨,这一说法更多是历史文献中的传统记载。后世如唐代刘知几的《史通》和鲁迅的《理水》均沿用此说,将“文命”作为禹的代称。

补充说明

部分文献(如、5)提到“文命”可引申为文人的事业或命运,但这一用法未见于权威典籍,可能是现代语境下的扩展解释,需结合具体文本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安时班鹭半瓶醋砭剂捕生财求钓璜溪吊腰子葛覃公曹拱嘿乖眼鬼籍滚瓜流油孤悬客寄横参花草荒榛户阈椒德赍奉静遏锦絃汲取绩用开边开阁冷幽幽两生辽室邻居柳荫珑珑马烽马猴孟亭民夫漠然耐看难怪衄折皮轩普济迁逡且喜七志圣战沈舟破釜事衷水楔不通竖立嗣兴踏毬戏刓蠹枉害文祖无所不可闲集显现